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科 陈柳丹 副主任医师
带状疱疹患者常会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面临剧烈的神经疼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科陈柳丹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针灸疗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核心,融合了传统针刺技法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可根据带状疱疹发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攻克疾病。运用针灸、刺络、火针、灸疗等非药物疗法,秉持 “内外同治、标本兼顾” 的诊疗理念,为患者提供安全、绿色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过温通经络来缓解顽固性疼痛,并调节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身体内环境。
中医里的“腰缠火龙”,
年龄远大神经痛可能越严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中医领域被称作“缠腰火龙”“缠腰火丹”“缠腰蛇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人体后,会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是处于劳累、感染、感冒等状态时,病毒便会再度生长繁殖,沿着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致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炎症 。其皮疹通常呈现单侧性,按照神经节段分布,由集簇性疱疹组成,同时伴有疼痛症状。通常患者年龄越大,神经痛越严重。该疾病好发于成年人,在春秋季节较为多见,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传统针灸疗法可作为攻克带状疱疹的利刃,可根据带状疱疹病程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三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疗效显著。
疾病的三个发作阶段,
急性期可有四大典型症状
带状疱疹发病前,常先出现轻度前驱症状。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性表现,局部淋巴结会肿痛,同时患处皮肤会有灼热感,感觉过敏,或者出现神经痛等症状 。
随着疾病进展到急性期,会出现如下症状:
(1)疼痛:带状疱疹早期典型症状之一便是疼痛,这种疼痛异常剧烈,常被形容为刀割样、火烧样或针刺样。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天至数周,并且在皮肤表面尚无明显变化时就已出现。
(2)皮肤异常感觉:在皮疹出现之前,患者皮肤会有灼热感、瘙痒或刺痛感,这些异常感觉往往是疾病发作的早期信号。
(3)皮疹及水泡:带状疱疹的皮疹特征明显,通常表现为成簇的水疱,这些水疱沿着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分布。发病初期,皮疹可能首先出现在腰部、腹部、胸部、臀部,甚至眼眶周围等部位。(4)淋巴结肿大:受影响区域附近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和疼痛的情况,这也是疾病初期的常见表现之一。
当水疱结痂后,疾病来到恢复期,此时疱疹结痂并未出现新的疱疹,疼痛减轻或消失或者疼痛由最初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转为皮肤紧绷感,牵拉样疼痛。出现疱疹的皮肤结痂直至结痂脱落。
带状疱疹起病后3个月,不少患者还会面临后遗神经痛期的困扰。此时患者起初发生疱疹的皮肤损伤虽已痊愈,但仍遗留局部阵发性或持久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等,疼痛与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
带状疱疹结痂后,要注意:
(1)保护结痂:要让结痂自然脱落,切不可人为去除。平时应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对结痂部位的摩擦。
(2)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可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发生。
(3)促进愈合:可借助中医针灸治疗手段,如红外线、电针、灸疗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以及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 B6 片、甲钴胺片等,加快身体恢复。
分阶段针灸治疗,
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传统针灸疗法可根据带状疱疹的不同病程时期开展治疗。
1.急性期:在带状疱疹的急性期(发病1周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力求截断病情发展。针灸科的如下特色疗法,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1)电针治疗:选取夹脊穴(对应病变节段)与阿是穴(位于疱疹周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刺激夹脊穴,可通调相应脊神经,进而有效抑制病毒扩散,阻止病情恶化。
(2)铺棉灸:作为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铺棉灸效果显著。它能够加速水疱皮损的干枯结痂过程,有效缩短病程。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清除病毒及其毒性,促使疱疹快速消退、干燥,疱液吸收。同时,这一疗法还能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显著缓解带状疱疹引发的局部疼痛。众多患者在接受铺棉灸后,即刻便能感受到局部舒适,神经痛明显减轻,疼痛持续时间大幅缩短,降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几率。
(3)刺络拔罐:治疗时,先对局部皮肤严格消毒,随后使用梅花针轻轻叩刺疱疹群,再施以拔罐,留罐 5 分钟。此方法可使体内热毒、病邪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达到引毒外出的目的,有助于减轻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2.带状疱疹恢复期(水疱结痂后):治疗关键是活血通络,预防后遗神经痛。针灸科有如下疗法:
(1)电针:刺激穴位,活血化瘀、通调三焦气机,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2)火针:点刺阿是穴,用温热快速打通经络,改善局部血运,缓解顽固疼痛。
(3)艾灸:隔姜灸督脉,激发阳气、调气血;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培补正气,增强抵抗力,预防后遗神经痛 。
3.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进入后遗神经痛期,治疗关键是通络止痛、兼顾身心,帮患者缓解痛苦。针灸科有如下疗法:
(1)电针+艾灸:刺激穴位,调节脏腑,改善体内环境。电针脉冲和艾灸温热相配合,促进气血循环,修复机体,缓解神经痛。
(2)火针:用火针对阿是穴(痛处)点刺,借高温温通经络,激发经气,改善局部血运,有效减轻顽固疼痛。
(3)耳穴压豆:在神门、皮质下、交感等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按压。耳朵关联全身脏腑经络,持续刺激这些穴位,能调节气血,舒缓疼痛、调节身心。
(4)穴位注射:把维生素 B12 或利多卡因注入阿是穴。前者营养神经助恢复,后者局部麻醉快速止痛,二者联用,增强治疗效果 。
【专家简介】
陈柳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医科针灸专科
副主任医师
中西结合硕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建军教授
专业特长:运用电针、刃针、艾灸等综合手法并结合运动康复学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退行性变、跟痛症等运动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面瘫、中风偏瘫昏迷、神经性头痛等;用灯火灸、火针的治疗带状疱疹、皮炎等效果显著;针药结合治疗化疗药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等。
学术成就:主持参予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医药局基金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门诊安排:北院区(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南院区(周二全天、周五上午);中山大学南校园门诊部(周五下午)
镇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医科针灸专科
副主任护师
专业特长:从事护理工作 20 余载,深耕中医特色护理领域。精于配合医师实施铺棉灸、灯火灸、刺络拔罐、艾灸、火针等疗法,精准评估带状疱疹皮损及神经痛状况。从急性期到后遗症期,全程定制饮食调护方案,护航患者康复之路。
(通讯员:黄睿、刘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