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姨(化姓)发现甲状腺检查结果异常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熟悉的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龙淼云主任医师。家里的亲人包括姐姐和两个儿子都患甲状腺癌,在龙淼云这里做的手术,她觉得可以信任。龙淼云接诊后,得知林姨的朋友也同样患癌,结合林姨对家族史、生活习惯的叙述,推测家人患癌受遗传因素影响,此外,碘摄入过多或许也是甲状腺癌诱因之一。
每年的7月27日是“世界头颈肿瘤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治,守护生命之颈”。作为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
甲状腺癌有什么症状?会遗传吗?该如何预防?让我们一起跟随龙淼云揭开疾病的面纱。
一家人接二连三来就诊,多个朋友也同样患癌
近日,60岁的林姨找到龙淼云,拿出超声检查单,上面提示甲状腺肿瘤,早期。林姨显得忧心忡忡,“果然我也得了这种病。”
龙淼云安慰林阿姨,告知手术可以治疗,而且处于早期,不必太过担心。同时,他循着林姨话锋,细致询问,试图了解林姨患病的原因。
原来,家中患甲状腺癌的不止林姨一人。林姨的30岁左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查出来更早一些。
“我大儿子年初体检就发现了问题,二儿子也去查了,都是这种癌症。大概5年前,我姐姐查出来癌症,找到你做手术,所以后来我们都专门找过来。我多个朋友也患病了。”
龙淼云回忆起林姨两个儿子的情况,大儿子查出来都中期了,还出现了淋巴转移,二儿子早期,他们都接受了手术。
如此,基本可以判断其有家族史。那为什么朋友也患甲状腺癌呢?
龙淼云和林姨继续聊,目光转向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
林姨一家住在沿海,海鲜是可以轻易大量获取的食材,靠海吃海,平日里离不开这口鲜,差不多天天吃海鱼。
“很可能是碘摄入过多!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但过量摄入同样可能危害甲状腺健康。”龙淼云表示。
最终,林姨入院接受了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甲状腺病变温柔无痛?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龙淼云指出,早期的甲状腺癌多无明显症状,也被称为“温柔的癌”,但并不等同于它完全“无迹可寻”、可以放任不管。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几个恶化“信号”:持续性声音嘶哑(提示喉返神经受累),颈前区质硬,有固定包块、进行性呼吸困难(因肿瘤侵犯或压迫气管所致),吞咽困难等。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进行B超、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干预时机与方式。
甲状腺癌会遗传吗?
很多人从甲状腺结节就开始恐慌,产生疑问:甲状腺结节会遗传吗?其实,甲状腺结节约90%为良性病变,仅少数存在恶变可能,一般也不会遗传。
那么甲状腺癌,会遗传吗?
龙淼云指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通常为散发性(非遗传),与环境因素(如放射线暴露)、基因随机突变等有关,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还有一种甲状腺髓样癌,由RET基因突变引起,约25%-30%都是具有遗传性的,若父母患有甲状腺髓样癌,子女也有可能遗传到这种突变。
因此,当家族中有至少2人患甲状腺癌,尤其是髓样癌,建议家庭成员定期进行RET基因检测,做甲状腺癌相关检查,咨询医生,早筛查、早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要注意什么?
规范的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应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牵拉伤口,起身时需他人辅助托扶头颈部;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手轻压切口敷料,以减少张力性损伤;饮食应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术区。
术后仍然要遵医嘱坚持规律服药,有些人也担心长期服药的副作用,是否会增胖、心慌等出现各种问题,但药物本身副作用是非常小的,如果察觉异常,请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具体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其与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关联,预防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电离辐射。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应当尽量避免头颈部的放射性检查,必要时选择低剂量辐射设备,并做好屏蔽措施。相关从业者要遵守防护规程,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2.肥胖。目前已有相关文章证实,过度肥胖、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均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运动习惯,响应“体重管理年”号召,控制体重,积极减重为健康。
3.碘的摄入。一般来说,碘的摄入量应该结合地区、饮食习惯、甲状腺功能进行评估,像林姨这样的情况,居住在沿海城市,应适当减少碘的摄入。如果处于碘比较缺乏的内陆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碘的摄入。
4.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癌有遗传倾向,关注家族内患病情况,自身定期监测,至关重要。
5.心理因素。平时应当注意调控心情,减少压力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通讯员:张婷婷 陈子滢 简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