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8岁的陈伯(化名)突发天旋地转伴频繁呕吐,经120紧急送往附近基层医院,考虑“脑梗死、心房颤动”诊断,予立即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然而次日清晨,患者突发昏迷,医生快速确诊“椎基底动脉闭塞性昏迷”,判定需紧急开通血管恢复血流,遂立即联系医联体协作医院——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并迅速安排120救护车进行转运。
转运期间,两家医院通过线上卒中联络群完成患者信息预录、病情交接、挂号建档,患者抵院后立即实施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明确半暗带/梗死区)及保护性气管插管术,最终仅用34min(PRT:穿刺到再通时间)成功实现闭塞血管完全再通(TICI:3级)。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患者神志转清,肌力基本恢复,现已康复出院。
此次成功救治是区域医联体协同效能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其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方面的核心价值。其中,基层新首诊单位充分发挥前沿哨点作用,凭借精准的早期识别与应急处置,为后续高级别救治赢得黄金时间窗。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依托高级卒中中心技术平台,与基层单位构建“社区筛查-绿色通道转诊-高级介入诊疗”的全流程闭环模式。该模式通过信息共享系统与标准化转运流程,突破区域医疗资源壁垒,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优治疗方案。
医生支招如何预防心源性卒中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周亮介绍,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简称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栓子通过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心源性卒中占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其中房颤相关卒中占比高达79%,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卒中。
最新数据显示:隐匿性房颤是心源性卒中的首要病因,约30%患者无症状却突发脑梗,且复发风险惊人,未规范抗凝者1年内复发率超20%。
周亮主任提醒,每5例脑梗1例祸起心脏,建议个人做好“三早”防控——早筛查:40岁以上每年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早干预:房颤患者终身抗凝(勿擅自停药!);早预警:房颤患者突发头晕或肢体无力或麻木或偏盲或口角歪斜或言语不清甚至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警惕是否已发生“脑卒中”,需尽早将患者送达卒中中心。
对于房颤患者,应做到每日抗凝治疗,定期进行心脏彩超监测,避免脱水、感染等诱因。
(通讯员:邓晓江、刘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