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科

谢炜:四十载仁心守杏林 双主院区共谱新篇

周四的清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诊室内,一名矍铄儒雅的白衣老者正聚精会神地为患者把脉。晨曦透过窗台,给洁白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柔光,只见他时而耐心倾听患者述说病情,时而温声细语地为患者讲解,无形中安抚着、治愈着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他就是从医近40载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南方医院杰出教授谢炜。自2016年南方医院托管新塘医院时,他便与增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南方医院“双主院区”战略最坚定的践行者与守护者。

双主院区不是“复制粘贴”,而是“特色共生”

“双主院区绝不是把院本部的中医科照搬过来,而是要打造一个有增城特色、不可替代的中医阵地。”谈及医院“双主院区”战略,谢炜教授的话语掷地有声。在他看来,过去医院“总院-分院”的定位不仅让增城院区的医护人员有心理落差,更限制了学科特色发展。如今院本部-增城“双主院区”的双驱动模式,核心在于同质化管理基础上的差异化发展。

早在医院明确“双主院区”战略前,中医科就已按“同等标准”布局增城院区学科建设:派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周迎春教授担任增城院区中医科执行主任,抽调科室最强诊疗与管理团队驻点,提前储备青年中医人才梯队。“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把这里当‘附属’,而是要建第二个‘主战场’。”谢炜教授回忆,自2016年起他每周往返于白云与增城之间,带着年轻医生坐诊、查房、探讨疑难病例,“那时候条件简陋,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让增城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大医院的中医。”

随着增城院区的建设发展,增城院区中医科门诊量逐年攀升,多项业务指标已比肩院本部。在他看来,这正是双主院区“齐头并进”的生动体现:“院本部疑难重症多,增城这边可以聚焦慢性病管理、中医特色技术和中西医协同诊疗,形成互补。这就是双主院区的活力——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两棵大树并肩生长,根脉相连,枝叶各异。”

人才与信任:扎根增城的“双基石”

“发展的核心永远是人才。”谢炜的语气斩钉截铁。作为南香山医疗专家团成员,他将“传、帮、带”视为首要任务:每周门诊时,青年中医师钟正都会跟诊抄方,从临证思路到遣方用药,谢炜都毫无保留地倾囊传授;门诊结束后,他还会到科里参与疑难病例查房,手把手指导中西医协同方案;每月定期开展小讲课,分享40年临床积累的“实战经验”。

“中医的师承不是光抄方就能成的,要‘实战中带教,带教中实战’。”曾有年轻医生使用他的处方却疗效不佳,他便带着对方重新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调整处方用药,“不光要学方子,更要学‘因人制宜’的思维,这才是中医的根。”

谈及对年轻中医师的期许,谢炜语重心长地说了八个字:“耐住寂寞,脚踏实地”。他以自己为例,在他年轻时跟师全国名中医陈宝田教授学习的时候,不仅抄方记录堆满书架,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良创新组方,“中医是慢功夫,抄方十年才敢说懂点门道,别想着走捷径。传承不是照搬,要在实践中创新,这才是对前辈最好的致敬。”

除了内部培养,他还多次建议医院出台激励政策,推动两院区人才流动,“让院本部的中青年医生来增城院区出诊可以回归中医本质,这里的患者更倾向传统的中医药诊疗服务;而让增城院区的年轻医生去院本部学习中西医协同诊治疑难重症,可以快速提升他们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这样的双向流动能够促进彼此共同成长。”

比人才更珍贵的,是增城百姓用十年时间积累的信任。在增城院区,谢炜教授的患者里既有四代追随的 “老熟人”,也有千里求医的 “新朋友”。

湛先生一家是增城本地人,他们家跨越四代都是他的“铁杆粉丝”。“我爷爷当年就专门跑出去广州找谢教授的老师陈宝田教授看病,我父亲也跟着谢教授看了20多年,自从谢教授来增城出诊,我和孩子就经常找他调理。”

另一位来自江西的刘小姐,她因病情反复在当地求医无果,经广州朋友介绍专程从江西来到增城找到谢炜教授。于是自2021年起,她每两周都会从江西自驾6小时赶来增城就诊。“当时我几乎崩溃了,是谢教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拾信心。”如今该患者病情平稳,生活已回归正轨,她每半年仍会从江西过来增城复诊。

“每一位来找你看病的患者都是一份信任,不能辜负。”谢炜教授郑重地说。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支撑着他每周往返于两个院区,“我多跑点路,患者就能少跑点路,值了。”

破局中西医协同,打造区域特色标杆

综合医院中医科如何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走出自己的中医特色道路?谢炜的答案是“通过中西医协同打造区域特色标杆”。

如今,增城院区中医科已探索出多条中西医协同路径:通过针灸等中医特色技术与神经内科合作治疗面瘫、中风,与妇产科联合干预妊娠呕吐、产后尿潴留,与肿瘤科共同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与皮肤科带状疱疹,与骨科协作诊疗颈肩腰腿痛症,与营养科合力调理单纯性肥胖,与耳鼻喉科配合改善耳鸣耳聋等;此外,谢炜教授团队牵头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偏头痛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减少偏头痛的致残性。

“作为国内头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医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医院这个大平台的西医优势资源,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特长,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要走中西医协同模式,1+1可以大于2。”谢炜教授认为,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还能减少西药剂量和副反应,“这就是协同的力量。”

对于增城院区中医科的未来,他建议:依托院本部中医脑病、中医风湿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医针灸推拿等四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深耕中西医结合疑难重症,打造出独属于增城院区中医科的优势病种;另一方面可以建设“广州东部地区中医特色技术中心”,拓展中医特色技术目录、挖掘中医非遗传承治疗技术,“要让周边百姓需要看中医、做中医治疗的时候,马上就能想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

如今,虽已不再担任院本部中医科科室主任,谢炜仍坚持每周在增城院区出诊,风雨无阻。“我对这里有感情,看着科室从一间诊室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看着患者从怀疑到信任,舍不得走。”他说,双主院区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医人要做的就是守住岐黄之术的初心,“让增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好的中医服务,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诊室里,脉诊的指尖传递着温度,处方笺上工整有力的字迹传递着信心与力量。谢炜教授与增城院区的中医情缘,仍在双主院区协同发展的征程中续写着新的篇章。

(通讯员:刘进娣)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