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红蕾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角膜科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较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数患有近视性屈光不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病因复杂,那么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情况有哪几种呢?
1、脉络膜缺损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当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裂闭合不全时会导致出现脉络膜缺损。由于脉络膜的缺损导致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容易发生脱离。但缺损区透明的神经上皮下被白色巩膜所覆盖,所以导致大多数患者的裂孔很难被发现。手术中由于裂孔很难被发现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根据缺损区内或其边缘为裂孔多发部位的特性,手术中应重视对脉络膜缺损区的后缘边缘的。
2、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此类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白内障手术后一至数年之中。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很多多,其中最容易导致其发生的是术中有玻璃体溢出以及有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者,其约占总因素的65%;再者手术选着的方式也能够导致裂孔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特别是过去较为常用的囊内摘出术,这种手术导致虹膜-晶状体的屏障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玻璃体脱离,使玻璃体与视网膜病理粘连处的牵拉力骤然加大,最终裂孔形成而引起视网膜脱离。囊外摘出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如果后囊膜不完整,或术后炎症反应较强并有人工晶状体后界面增生膜形成,给予后囊膜切开者,则脱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3、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是此类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黄斑裂孔形成原因有萎缩性、牵引性和外伤性等数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般局限于眼底后极部,特别是在初起阶段。但随着病程延长,不少病例可向下或颞侧扩展,甚至形成视网膜全脱离。
4、脉络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一般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老年人、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者是本病的多发人群。往往伴有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往往不能发现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改变。因为此时呈现出的是大范围的浅脱离,裂孔常因小皱褶掩盖而不易发现。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极易发生PVR,PVR更增加了手术难度,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5、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巨大裂孔的发病机制不是非常明确,一般认为与玻璃体基底部后缘视网膜压迫变白变性、格子样变性,以及前部玻璃体高度液化与纤维化有关。高度近视其多发人群。
-
-
如何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众所周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一般男性患者比较多,在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之前,一般双眼会有某些眼部疾病出现,大部分患者会有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表现,可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并非偶然性,... 详细»
-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需如何保健防复发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男性多发的,多见于中老年人之中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一般是从双眼开始发病,多数患病者都是先有了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该病的病因主要是视网膜出现裂孔,玻璃体的液化,使得视网膜和色素上皮分离... 详细»
-
-
做完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洼油手术后能摸吗
做完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硅油注入手术后,患者摸眼睛是可以的。患者做完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手术,并且在眼内注入硅油后要注意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例如不要跑、跳等,同时还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嘱咐,保持特定的体位,例如俯卧... 详细»
-
-
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之后视力恢复情况需要根据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脱离的部位以及手术时机来确定,如果视网膜脱离面积较小,没有累及黄斑区,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视网膜复位了之后,一般情况视力可以提高到正常水平;如果发生大面... 详细»
-
-
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手术后休息多少时间可以去工作
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手术后一般休息2-3周的时间可以去工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眼睛的视网膜上出现了裂孔,多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和无晶状体眼患者,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封闭裂孔。由于在手术后,视网膜裂孔闭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