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齐殿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女性20~49岁之间碱性磷酸酶正常值是35~100U/L,这个年龄段碱性磷酸酶37U/L为正常现象。50~79岁之间其正常值范围是50~135U/L之间,这一阶段碱性磷酸酶37U/L为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等原因导致。
1、营养不良:部分老年患者胃口欠佳,或者长期素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的代谢功能,进而使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偏低,伴随脂肪含量减少、身体消瘦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导应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药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
2、骨质疏松:女性超过50岁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骨骼中的钙质流失严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会导致骨细胞的数量减少,分泌的碱性磷酸酶也会降低,可伴随腰背部疼痛、肢体乏力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颗粒、乳酸钙片、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有助于增加骨量。
3、缺铁性贫血:患上缺铁性贫血后,体内的造血原料减少,可引起碱性磷酸酶指标下降,伴有面色发白、身体乏力等症状。可听从医生建议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药物治疗,补充铁元素,改善造血功能。
4、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障碍,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可能会使碱性磷酸酶减少。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益康胶囊等药物治疗,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
5、慢性肾炎:由于肾脏长时间存在炎症反应,会对肾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影响肾脏代谢,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可能低于正常,常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可听从医生建议服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苯那普利片等药物,减轻肾脏压力,缓解肾功能损伤。
此外,也可能是低蛋白血症、骨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内分泌科、骨科、泌尿科、营养科、肿瘤科等科室就诊。治疗期间应合理搭配饮食,可适量吃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猪瘦肉、牛肉、牛奶等,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还可适量吃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
-
碱性磷酸酶偏低
碱性磷酸酶出现偏低症状,可能是由于患有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炎等疾病所导致。可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1、营养不良:该病症的患者常会导致自身出现营养严重不充足的现象,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 详细»
-
-
碱性磷酸酶偏高
碱性磷酸酶偏高一般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原发性胆管炎、骨质疏松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应用药物、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治疗。1.生理原因: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或青少年、孕妇在身体缺钙... 详细»
-
-
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一种很特殊酶,在人体中有很大的作用。在生殖及消化器官中中含量较高并且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等组织。这种酶能促使核酸分子脱掉许多特殊的磷酸基团,从而根据不同的环境让DNA或RN... 详细»
-
-
碱性磷酸酶高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是能够使相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例如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但它不是一种酶,而是一组同功酶。临床上,ALP主要用于骨和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尤其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如果碱性磷酸酶高,则肝脏可能... 详细»
-
-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内,主要在肝脏生成,通过肝胆管系统排泄。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碱性磷酸酶指数会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脏的情况。因此,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胆管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