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的脑组织受到压力而增高,可能由于脑水肿、出血、肿瘤等引起。在处理颅内压增高时,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损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1.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力,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窒息,可采取头部抬高的仰卧位,避免使用镇静剂和镇痛药物。
3.控制脑水肿:使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来控制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4.保持正常体温:避免发热,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以减轻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5.补液维持循环: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避免过度输液导致颅内压增高。
6.避免剧烈晃动和用力: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避免剧烈的运动和用力,以防止颅内压的增加。
7.控制高血压:及时监测血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避免高血压引起颅内压增高。
8.定期翻身:对卧床患者,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防止褥疮和肌肉萎缩。
9.提供心理支持: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常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神志不清等,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的耐心和体贴。
10.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颅内压增高会导致众多并发症,如脑疝、脑梗死等,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稳定病情。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也需要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
-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当人发生脑水肿或者脑脊液后,颅内的容物体积就会涨大很多,会引发颅内压增高。发生脑肿瘤或者脑脓肿之类的疾病,会引发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先天性脑发育畸形也是会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详细»
-
-
什么是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颅腔内的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当某些因素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 详细»
-
-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头痛是颅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