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肝胆胰外科

胆囊萎缩到多小为严重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此时胆囊不仅无法发挥原有作用,还可能成为病灶,引发反复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若检查发现胆囊萎缩,无论大小均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评估胆囊形态、功能及周围组织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若萎缩严重且症状明显,可能需手术切除胆囊;若萎缩较轻且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减少胆囊刺激。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