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科

应激障碍症pstd还是ptsd

应激障碍症的正确医学术语是PTSD,全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而非“PSTD”。

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灾难事件、自然灾害、暴力袭击或强烈精神应激引发的严重精神障碍。其核心特征是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反复经历创伤记忆的再体验,如噩梦、闪回,即感觉事件再次发生,伴随剧烈心跳、出汗等生理反应。患者还会刻意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场景、人物或话题,出现情感麻木、兴趣丧失,甚至与他人疏远。此外,过度警觉是常见表现,包括易激惹、注意力涣散、睡眠障碍及对微小刺激的过度反应。

PTSD的发病与杏仁核、海马体等脑区功能异常有关。杏仁核负责情绪加工,创伤事件后可能过度激活,导致恐惧反应增强;海马体负责记忆整合,其功能受损可能引发创伤记忆的碎片化闪回。该障碍症状通常在创伤后6个月内出现,若持续超过此期限则称为迟发性PTSD。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经历创伤者都会患病,普通人群中7%至12%会发展为PTSD,其发生与个体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需强调的是,PTSD是医学诊断术语,需由精神科医生通过专业评估确诊。若出现持续回避、情感麻木或过度警觉等症状,且影响日常生活超过1个月,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帮助。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症状慢性化。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