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紧急避孕药仅对服药前的最后一次无保护性生活起避孕作用,服药后若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需重新评估风险,且该药物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手段,每月使用不超过1次,每年不超过3次。
72小时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左炔诺孕酮等孕激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排卵、阻止受精卵着床及改变宫颈黏液性质来达到避孕目的。但这种保护仅针对服药前的最后一次无保护性行为,服药后激素水平会随时间代谢下降,若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药物无法持续提供避孕效果。此外,其避孕成功率并非100%,通常在85%左右,且受服药时间影响——性生活后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超过72小时则失效。频繁使用(如每月超过1次或每年超过3次)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引发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甚至增加不孕风险。
若无怀孕计划,建议优先选择常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短效避孕药或宫内节育器,这些方法避孕效果更稳定且副作用更小。若已服用紧急避孕药,需注意观察月经情况:若月经推迟超过1周,需通过验孕棒或血HCG检测排除怀孕可能;若服药后出现剧烈腹痛或阴道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排查宫外孕或药物不良反应。长期依赖紧急避孕药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评估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健康状况。就医时,务必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史及性生活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风险并制定个性化避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