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心血管内科
动脉硬化通常无法完全恢复,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延缓进展、稳定病情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改变如脂质沉积形成的粥样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的管腔狭窄,以及老年退行性病变引发的弹性纤维断裂,均具有不可逆性。这意味着已硬化的动脉难以通过现有医疗手段恢复至正常结构。
尽管无法逆转,但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药物治疗是关键手段,他汀类调脂药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压药和降糖药则用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于严重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可恢复血流,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均衡饮食需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戒烟限酒能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此外,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预防病情恶化的重要保障。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