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礼全 副主任医师 讲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盆底中心
72小时避孕药的药效通常覆盖服药后72小时(3天)内的无保护性行为,但实际避孕效果随时间递减,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研究显示其有效时间可延长至120小时(5天),但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
72小时避孕药以左炔诺孕酮为主要成分,通过抑制排卵、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穿透及改变子宫内膜环境阻止受精卵着床实现避孕。其核心作用时效为服药后72小时,但药效并非“一刀切”:服药后48小时内抑制排卵效果最佳,72小时后药效逐渐减弱,不过子宫内膜变化仍可能持续阻止受精卵着床至120小时。研究显示,服药后96小时避孕有效率约58%,120小时内整体有效率维持在52%-65%之间。此外,个体差异显著影响药效——体重指数超过30kg/m²可能降低药效,需改用醋酸乌利司他;若服药后3小时内发生呕吐,需立即补服一片,否则可能因药物未吸收导致避孕失败。
日常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72小时避孕药为事后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每月使用不超过1次,每年不超过3次,频繁使用易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提前或推迟。服药后需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严重头痛、乳房胀痛或阴道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排查药物副作用或妊娠相关疾病。若服药后120小时内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药物无法提供额外保护,需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如避孕套);若超过120小时未避孕,可考虑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其有效时间可达性行为后5-7天,避孕成功率超过99%,但需由妇科医生评估子宫条件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