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通常不能治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广泛性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复杂且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疾病。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等可以改善胆汁流动、减轻肝脏损伤,但需长期使用,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但手术风险和术后管理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
尽管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等食物,保持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