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艺东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13个月脑瘫患儿可能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语言及认知障碍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行为综合判断。
13个月大的正常婴儿通常已能独坐、爬行甚至尝试站立,而脑瘫患儿可能无法完成这些动作,或动作笨拙、不协调。肌张力异常是脑瘫的核心特征,表现为肌肉僵硬或松软无力,例如患儿可能持续握拳、四肢屈曲困难,或身体松软难以维持坐姿。姿势异常也较为常见,如仰卧时头后仰、下肢伸直,或俯卧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扶站时可能出现足尖着地、双腿交叉等异常步态。
语言和认知方面,脑瘫患儿可能发音不清、理解能力差,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如呼叫无应答、眼神呆滞。部分患儿还会伴随吞咽困难、流口水、频繁吐沫等口面功能障碍,或出现癫痫发作。此外,脑瘫患儿可能因运动受限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儿童。
13个月是婴幼儿运动发育的关键期,若发现孩子存在上述异常表现,应尽早前往儿科或儿童康复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帮助患儿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
-
脑瘫治疗
脑瘫医学上又称脑性瘫痪,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婴儿脑瘫是先天性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指由于出生前到出生后三十天内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或者脑损伤所导致的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主要... 详细»
-
-
脑瘫遗传吗
脑瘫是一种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可能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问题。脑瘫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早产、低体重、窒息、产伤、核黄疸等。脑瘫是... 详细»
-
-
如何诊断脑瘫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和姿势控制的疾病,通常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出现。脑瘫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通常会导致肌肉僵硬、不协调或过度松弛。诊断脑瘫需要通过详细的医学和发育史、神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