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腹裂宝宝出生26分钟接受手术,外露的肠子被放回肚子

“我不想减胎。胎儿腹裂,能治吗?”

陈女士(化姓)问出这句话

带着犹疑、忐忑和期待

一家人为此辗转求医

最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落脚

“孩子生了!”

但是一串肠子露在腹外

在宝宝接触这个世界的第26分钟

他接受了手术

术后第38天

一家人抱着小宝贝欣然出院

“宝宝能喝奶了,恢复不错!”

从产前监护到宝宝手术完恢复

中山六院多学科团队陪伴母子俩

跋涉半年多的生命旅程

始于严冬,于夏日收获繁花

四季轮转,医者仁心长在

好消息:怀上双胞胎;坏消息:一个宝宝可能出现致死性畸形

2024年,陈女士怀上了双胞胎,对于经历过两次剖宫产手术的她来说殊为不易。然而,首次产检就给他们泼了盆冷水——早孕期超声筛查发现双胎之一腹裂。

在最新的教科书第十版《妇产科学》上,严重腹裂被归于致死性畸形。

“发生腹裂的情况下,‘越狱’的器官是彻底‘裸奔’的,完全没有皮肤、肌肉和腹膜保护。长期浸泡在羊水中很容易碰撞摩擦导致破损、甚至嵌顿于腹部裂口而梗阻坏死,发生炎症和感染风险也很高。再加上脏器异位往往阻碍胎儿正常发育,过去这类病例多数预后不良。”产科主任高羽主任医师介绍。

由于小儿外科的发展,现在很多像腹裂这样的先天性畸形有了治愈的希望。但是宝宝能不能顺利发育、能不能坚持到出生后手术,需要密切监测,这对医疗机构的孕期保健水平要求很高。

面对当地医院医生减胎的建议,夫妻俩陷入纠结。不舍得放弃宝宝的他们,辗转来到中山六院,只想弄清楚:腹裂真的不能治疗吗?

不减胎!多学科医生全力以赴

在中山六院产科进行了遗传咨询、充分了解了腹裂的预后及治疗方法以后,陈女士决定不减胎。超声科杨艳东副主任医师团队进行全程超声监护。

“从病史和超声检查的情况来看,胎儿是单纯性腹裂的可能性很大。她(陈女士)很幸运,没有发生双胎特有的并发症,多次复查都显示腹裂胎儿发育良好,膨出于体外的肠管血流正常。”超声科代维斯医生表示。

转眼陈女士已经接近孕36周了。超声检查提示,腹裂胎儿膨出体外的肠管直径超过6厘米,确定分娩时机和新生儿手术方案迫在眉睫。由产科牵头,来自小儿外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中心和超声科的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就手术方案和流程等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决定在陈女士孕36周2天时进行择期剖宫产,腹裂胎儿出生后立即由小儿外科进行肠管回纳+腹裂修补术。

白色箭头指示的区域为裂出胎儿腹部的肠管声像

超声科、产科、小儿外科、儿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与患儿父母充分沟通病情

产前术后密切关注

刚出生就成为“团宠”,漂浮的肠子回到肚子里,悬着的心放下了

为确保宝宝安全出生,高羽主任和李婕主治医师披挂上阵,主刀剖宫产。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就像触发了开关,在一旁等候的医生们闻声而动,迅速围上来,进行现场MDT,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评估他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进行手术!快!”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26分钟,众人按原预案展开行动,准备行手术:儿科新生儿科团队郝虎、李思涛主任医师团队迅速气管插管;麻醉科靳三庆主任医师、赵阳主任医师团队为他实施了精准的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团队手术操作。

多学科团队为宝宝的出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王德娟带领李俊涛、张翼飞医生为其实施 “腹裂(畸形)修补术 + Ladd手术”。术中发现宝宝肠管出现了粘连,王德娟小心翼翼分离粘连,切除狭窄肠段,细致地把旋转不良的肠段捋回正位,再将一缕缕肠管轻柔地返纳入腹腔,最后为其“封肚”——精准地修复了婴儿的腹壁缺损。新生儿科全程监护手术治疗,以备不时之需。小婴儿也很“配合”这场手术,生命体征一直很稳定,医生们操作更加得心应手。2个多小时的手术十分顺利,术后他被送回新生儿科病房休养恢复。

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团队顺利为小婴儿实施了手术

自主喝奶一小口,健康恢复一大步

手术的顺利只是小婴儿回归正常的第一步,术后康复同样关键。中山六院儿科、小儿外科医护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辅助呼吸、抗感染、引流、营养支持……

小婴儿状态逐渐好转,排气排便、恢复自主呼吸、营养指标好转、伤口愈合。期间,他自主喝奶进程十分缓慢,跟不上身体恢复的节奏,但是,在儿科护士长金芳团队的呵护照料下,术后第17日,他掌握了这项基本生存技能,随后饮奶量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喂奶量基本达标,精神也改善了许多,活力值不断上升。术后第38日,小婴儿体重增长了1kg,顺利出院。

腹裂切口关闭后

“你们的专业与坚持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与勇气,现在,宝宝出院了,太感谢你们了!”

宝宝在出院时喂奶量基本达标,精神状态也日益好转

科普时间:先天性腹裂

先天性腹裂是因胎儿期腹壁闭合异常而出现体壁发育畸形,导致腹壁出现全层缺损,多位于脐带右侧。宝宝出生时即可见部分腹部器官通过腹壁缺损处向外膨出,直接暴露在体外。脱出的肠管容易纤维化、扭转或坏死、感染等,可能合并肠旋转不良。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

腹裂婴儿出生后应立即用无菌保鲜膜或湿润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器官,保持湿润和清洁,并紧急转诊至有小儿外科的医院手术。有条件的医院可经MDT会诊直接进行产时手术。手术的核心目标是将脱出的器官放回腹腔并修补腹壁缺损,同时处理合并的畸形。小的缺损可直接缝合关闭,大的缺损或腹腔空间不足时需采用分期手术(先挂硅胶袋保护器官并逐步回纳,几周后再缝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超声科、检验科等通力合作,构建了成熟的多学科合作机制,成功救治了包括脐膨出、先天性胸腔积液等在内的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期待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挽救更多生命,呵护更多希望。

(通讯员:林琳、张婷婷、陈子滢、戴希安、简文杨;图片由医院提供)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