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李川江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两名肝病患者实施院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目前两位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供肝告急:一肝两用的 “共享”抉择
两位成人受者均为“O”型血,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功能已基本丧失,其中一位还患有肝癌,生命危急,肝移植是唯一能实现根治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供肝资源本就短缺的现实下,短时间内等待到两位“O”型捐献者的希望极为渺茫。据统计,2023 年全国登记肝脏移植等待者达 21940 人,而实际接受肝移植手术者仅 6896 人,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劈离式肝移植技术成为破解困局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单个供肝按解剖结构精准分割为两部分,分别移植给两名患者,可使供肝利用率提升一倍。
8月5日,肝胆外科接到器官捐献管理服务中心通知,有一位“O”型血捐献者,李川江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对供肝质量、血管及胆管走向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多学科综合讨论结果,最终确定该供肝具备劈离条件。在为两位患者完善术前检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8月7日手术方案正式实施。
多学科协作:顺利完成生命接力
劈离肝脏绝非简单的 “一刀两段”,而是需要将供肝精准分割为两个完整的解剖功能单位,确保分割后的两部分肝脏均保留重要血管、胆管,且能分别满足两位患者的代谢需求。术前,李川江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供肝血管进行精确评估;获取供肝时,通过胆管造影明确胆管走行,随后按左右半肝界限完成部分在体劈离,将肝中静脉保留于左半肝。供肝离体后,团队顺利完成左右半肝的最终劈离及右半肝肝中静脉重建。
在麻醉科和输血医学科的保障下,两位受体的手术有序推进。手术团队先为患者完整切除病肝,再将供体左半肝、右半肝分别植入两位患者体内,精准完成供肝与受体血管、胆管的精细吻合。经超声确认两位患者移植肝脏血管通畅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后续治疗。

重获新生:生命接力开启新篇章
手术成功仅是治疗的开端,术后围手术期的免疫调节、感染防控、凝血调控、营养支持及个性化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两位患者先后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第 3天均转入肝胆外科隔离病房继续治疗;术后1周,两人各项肝功能指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
在李川江医疗团队的精准治疗和钟奕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术后2周,两名患者均已实现自主进食并下床活动,于8月21日康复出院。出院时,两位患者的家属将锦旗郑重递到医护团队手中,湿润的眼眶与颤抖的道谢声,传递着重获新生的深切感恩。
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在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技术特色日益凸显,在肝胆胰脾疾病的微创精准治疗及肝脏移植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作为全国首批肝脏移植中心,科室已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 500 余例,包括高龄、跨血型、活体肝移植及腹腔镜辅助肝移植等大量疑难复杂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因技术要求极高、手术风险巨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移植中心能够开展。此次我院首例劈离式肝移植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为缓解供肝短缺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临床经验,标志着医院肝移植技术迈入新高度。
(通讯员:王小振、王利平、屈理慧)


公众号
头条号
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