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眼睛同时“进退两难”,何炅因这话题上了热搜!医生:近视不会老花是谣言

近日

#何炅说现在特别痛苦又近视又老花#话题冲上热搜

当近视的模糊遇上了老视的吃力

看远看近都成了一种考验

你是否也面临这样的困扰?

看不清手机要拿远

看远处又一片模糊?

又近视又老花怎么办?

中山六院眼科主任夏朝霞主任医师指出

需准备两副眼镜,满足不同用眼需求

近视到一定年龄,可能叠加“老花眼”

“四十七八、两眼犯花”,随着年龄增长,人眼睫状肌调节能力逐渐减退,通常在45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视(俗称“老花眼”)。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存在近视的人群,由于近视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部分老视度数,因此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老视较晚。然而,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当老视度数超过近视所能代偿的范围时,老视症状便会显现。因此,近视者并非不会发生老视,而是在一定阶段因度数相互抵消而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此时,患者常出现远、近视力均下降,需通过医学验光配戴适当的矫正眼镜,如双光镜,附加ADD值(老花度数)的单光镜或渐进多焦点镜片等特殊屈光片,以满足不同距离的用眼需求。

30多岁就患上老花眼?或不是个例

值得注意的是,老视并非仅见于老年人群。随着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加及近距离用眼时间延长,老视发病年龄呈现前移趋势。临床中常见38岁左右人群主诉视近疲劳、模糊,多与调节痉挛或调节疲劳使用导致的早期老视症状有关。其中,近视度数偏高(超过500度)及合并散光者,在老视出现后更容易出现视疲劳,严重者可伴随眼干、胀痛、流泪甚至头痛等表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就诊,接受系统医学验光,并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可随意购买或借用他人的老花镜,错误的矫正方式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视觉负担,引发干眼症、屈光痛、眼睑痉挛、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科学的做法是及时就医,科学验配,行远近视力、裂隙灯、眼压及验光等检查,检查同时也可以排除其他引起视力下降的眼疾,比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近视、老花、散光:“视觉三重奏”有多混乱?

散光和近视、远视统称为屈光不正。当老视伴随近视、散光,眼睛仿佛开启“困难模式”:看远要戴近视镜,看近要换老花镜,摘掉眼镜手机靠得很近才能看清,戴上眼镜读书、看报反而模糊......这三种视力问题并不会相互抵消,而是形成独特的“视觉三重奏”。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看远看近都“不省心”。看远处(如路牌、电视)时,近视和散光依然存在。如果不戴眼镜,会感觉景象还是一片模糊——您仍然需要那副近视眼镜;近处物像将无法清晰聚焦,需将阅读物移远至一定距离(如手臂伸直)才能勉强辨认,否则字体呈现模糊。

频繁摘戴眼镜的烦恼。由于远、近视力需求无法由单一镜片同时满足,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反复摘戴眼镜。详细来说,看近时需摘下近视镜,看远时则需立即重新佩戴。这种高频次的视觉模式切换不仅极为不便,也容易导致行为疲劳与心理困扰。

中距离的尴尬。除了远、近焦点难以兼顾之外,中距离视物(如使用电脑、查看仪表盘或货架商品)也常出现对焦困难。由于缺乏合适的屈光补偿,需频繁调整头位或姿势以寻求暂时清晰视野,容易引发调节紧张、视物疲劳甚至眼胀头痛等症状。

对于患有高度近视(超过600度)或者老视的人群如何科学锻炼呢?高度近视人群大多数是轴性近视,也就是眼轴较常人长,好比把气球吹得太鼓,视网膜壁变薄,所以不建议进行蹦极、跳水等剧烈运动,避免肢体有碰撞的球类活动,以免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老视人群尽量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活动,如追剧、电子游戏、刺绣等。

老花眼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生理阶段

而非衰老的“标签”

通过科学的矫正与适应

我们依然能拥有清晰视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讯员:陈子滢、刘山青)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