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每延迟1分钟190万个脑细胞死亡!牢记“中风120”口诀,黄金4.5小时能救命

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主题聚焦“尽早识别,立即就医”。临床数据显示,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后每耽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永久死亡,而“快识别、快送医”是挽救生命和避免瘫痪的关键。

什么是脑卒中?85%为缺血性堵塞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周亮介绍,脑卒中是脑血管突然“罢工”的急症,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两类:占比85%的缺血性卒中,因血管被血栓“堵死”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病情更凶险的出血性卒中,由血管“爆裂”出血、压迫脑组织引发。无论哪种类型,大脑损伤均不可逆,抢救没有“后悔药”。

3步识别卒中信号!“中风120”口诀请记牢

早期识别是抢救的第一道防线,中国卒中学会推荐的“中风120”口诀可快速判断:

1. 看1张脸:让患者做“龇牙”动作,若出现脸部不对称、口角歪斜,需警惕;

2. 查2只手:让患者双手平举,若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无法坚持,需警惕;

3. 听语言:与患者对话,若对方说话含糊不清、表达困难或听不懂内容,需警惕。

周亮主任提醒,只要出现任一症状,务必立即拨打120或999,切勿“再观察看看”,不要喂药喂水,更不能自驾就医——急救车可在路上提前评估,并通知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节省关键时间。

黄金4.5小时决定生死!“缺血半暗带”是抢救核心

“时间就是大脑”的背后,是脑细胞的“生死倒计时”。医学上的“缺血半暗

带”理论指出:血管堵塞后,核心梗死区的脑细胞10分钟内就会死亡,如同断流后枯死的稻田;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功能暂停但尚未彻底死亡,是医生抢救的核心目标。

当前,静脉溶栓(用药物溶解血栓)的黄金时间窗仅为发病后4.5小时,错过则失去机会;动脉取栓(用器械取出血栓)最长可延长至24小时,但原则始终是“越早越好”。值得注意的是,“及时就医”不仅要快,更要送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确保在时间窗内完成影像评估和专科救治——每提前1分钟,患者良好康复的几率就增加一分。

为何部分患者在时间窗内无法溶栓?关键看两点

即便在黄金时间窗内抵达医院,医生仍需快速评估两大关键问题:

- 出血风险:溶栓药如同“强效疏通剂”,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有外伤史或高血压未控制,强行溶栓可能导致血管“爆裂”,引发致命脑出血;

- 血管条件:取栓是纤细血管内的“微创工程”,若堵塞血管过细、路径曲折,或血管本身严重狭窄“生锈”,器械难以到达,还可能引发二次堵塞。

普通人必做3件事,关键时刻能救命

1. 全家学习识别:将“中风120”口诀教给老人和孩子,确保家庭成员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2. 果断拨打120:发现症状不犹豫,急救车的院前评估和绿色通道对接,比自驾更高效;

3. 保持患者平稳:让患者平卧,不喂任何食物、不随意搬动,静静等待救援即可。

周亮主任强调,脑卒中并非“老年病”,近年来30-40岁的年轻患者逐年增多,过度疲劳、高血压控制不佳都是重要诱因。牢记“中风120”,抓住黄金4.5小时,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通讯员:谭赛男、张钦缔、刘进娣)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