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拉肚子,有可能是饮食不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等原因造成的,不同的患者之间可能原因并不相同,需要到医院就诊,结合临床症状,完善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具体原因。
1、饮食不当:如果吃饭时吃了过多生冷食物,容易造成胃肠道黏膜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进入肠道后呈高渗状态,会吸收肠黏膜表面的水分,引起胃肠蠕动加快,导致吃完饭就拉肚子;如果吃饭时吃了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会造成胃肠道黏膜表面血管扩张,渗出物增多,胃肠道蠕动加快,造成吃完饭就拉肚子。可伴有脐周阵发性疼痛,但疼痛症状轻微,不再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症状自然消失。
2、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与内脏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患者吃饭时会引起内脏感觉神经兴奋,胃肠蠕动明显加快,胃肠道内分泌物增多,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导致吃完饭就拉肚子,可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伴有腹痛和腹部不适感。
3、慢性肠炎:各种性质的肠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情迁移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肠炎,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性下降,进食后受到食物的刺激作用,肠管蠕动和排空速度加快,出现拉肚子的症状,一般都伴随着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各种表现。
4、其他:除了上述疾病,也可能是食物中毒、急性肠道感染、消化吸收不良、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腹泻,需要通过血常规、腹部CT、肠镜等检查来鉴别。
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要进行饮食调理,尽量吃松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少吃容易在肠道内产气的食物。如果长期反复出现,考虑是疾病因素引起的,需要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查明具体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
腹泻的症状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症状,当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平常且粪便稀,含水量多并含有粘液、淤血或一些异常未消化物,排便量多于200g时可判断为腹泻,腹泻常伴肛门疼痛、排便具有急促感等现象。临床上将腹泻分为急性和慢... 详细»
-
-
宝宝呕吐腹泻
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主要考虑是有急性胃肠炎导致出现的症状。建议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的化验检查看是否有细菌感染,同时也需要监测体温的情况,看是否有异常的发热。如果有细菌感染建议主要是用一些青霉素或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