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方舱医院医疗队 队员 向宇 2022年11月23日
今天是入舱的第七天,我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骨外科的护士向宇,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1月17日凌晨,我们方舱正式开始收治患者,2天内,近2500名舱友来到了这里,这是我和这群“朋友”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口罩下,是一双双闪烁着急切、慌乱、疲惫的眼睛,而我的汗水也已经浸透衣衫、干了又湿,忙碌、凌乱的我没来得及和他们好好打声招呼,便又匆匆开始下一项工作。
登记健康情况、发放餐食、回答疑问……这是我和舱友们日常的主要互动,人数多、任务重,虽然没能一一记清他们的样子,但他们一句句“谢谢”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是我疲惫时仍然坚定迈出向前步伐的不懈动力。
给舱友们送饭
11月23日凌晨1点,广州下雨了,天气也开始转冷,晚班的我熟练地穿上“战袍”穿过长长的工作通道进入方舱,前往每张床位检查情况。此时不少人已经入睡,场馆内“鼾声四起”,“今晚我来守护你们的美梦吧!”我心里暗暗地想,他们会梦到什么?一定是健康、顺利地走出这里,回到他们的家,抱抱他们的亲人、朋友。
晚上巡察病区
在这里,除了舱友,还有一群特别的新朋友——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们,他们帮我们一起守护方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一线贡献着力量。在方舱,他们的身影会出现在派发物资的队伍、会出现在维护环境的队伍、会出现在维持秩序的队伍....只要有需要,就会有他们出现。昨天,志愿者说想与我们合影一张留个纪念。快门按下,我终于与这群朋友、战友有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虽然在合影中,我们只露出了一双眼睛。
“大白”和志愿者们合影
我愿世间春潮在,人间无疫苦。疫情过后,脱下了防护服,不知道这些朋友们还认不认得“素未谋面”的我呢?
(通讯员:黄睿、沈丽娜)
-
-
“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逸仙方舱的这场培训很特别
在第37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12月5日上午9点,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院(下简称“逸仙方舱”)里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活动,为一群特殊的志愿者进行一场特别的培训——手卫生和消... 详细»
-
-
方舱医务人员眼中的志愿者:你们是抗疫前行路上的温暖和力量
月转,天气也跟着变换,气温骤降,然而方舱内的工作依旧如火如荼,志愿者们的热情依然温暖,那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的感人瞬间,在回忆中留下持久不退的鲜活色彩,让我们无论何种境遇下,都能被温暖到。 详细»
-
-
齐心战疫!逸仙方舱里,“大白”身旁的志愿红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院病区内,“舱友”就地上岗当起了志愿者,清理场馆卫生、为群众解决困难、协助医护开展工作……在医院党委、团委主动谋划,临时党总支动员和组织下,“大白”和志愿红在方舱... 详细»
-
-
守护家园:我在封控区当志愿者
工作岗位上,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日常生活里,他们是儿女是父母是妻子或丈夫。但在某些瞬间,在某些可以选择沉默的时刻,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决断。那瞬间的举措,让他们足以成为英雄。 详细»
-
-
【方舱日记】白色方舱一抹红,志愿服务暖人心
“党员要带头,活学活用党的二十大精神,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号召舱里的患者参加志愿服务,为方舱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2022年11月16日晚10:00,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医疗队党总支书记、总领队孙剑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