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在食管以下的输卵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包括消化道溃疡、胃泌素瘤、胃食管静脉曲张、憩室出血、结肠息肉和恶性肿瘤等。
消化道溃疡是造成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溃疡可以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或小肠的任何部位。溃疡导致的出血通常是由于溃疡出现在血管附近,导致血管受损并出血。
胃泌素瘤也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胃泌素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它们通常会分泌大量的胃泌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造成溃疡并引发出血。
胃食管静脉曲张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血管扩张所致。肝硬化等疾病可以导致肝脏内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到心脏,从而导致胃食管静脉曲张形成,并引发出血。
憩室是指肠道壁的局部膨出,常发生于结肠部位。憩室出血通常是由于憩室内的血管破裂而导致的。
结肠息肉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小突起,如果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就会导致出血。
此外,恶性肿瘤也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恶性肿瘤会破坏周围的组织和血管,造成出血。
除了上述病因外,其他原因还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过量、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门静脉高压及外伤等。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与消化道溃疡、肿瘤、炎症性疾病、血管疾病和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尽快就诊并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
-
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内某个部位发生的出血现象,常见的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有着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指发生在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常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 详细»
-
-
下消化道出血怎么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出血。常见的症状包括呕血、便血、黑便等。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 详细»
-
-
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目前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分界是十二指肠空肠曲,其标志是屈氏韧带。因此屈氏韧带以上称为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等。屈氏韧带以下成为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 详细»
-
-
下消化道出血怎么止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源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等消化道下部的出血。止血措施依赖于出血的程度和出血源的位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止血方法:1.静止出血点:对于较小的出血点,可以通过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或静止... 详细»
-
-
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出血如何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主要是通过出血的颜色以及相关症状、相关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1.出血的颜色: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呈现黑色或咖啡色的便便,或者呕血呈现咖啡色或者鲜红色。这种颜色是因为血液在经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