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科

雨水节气养生:健脾祛湿,调和肝脾……超全养生干货护您健康!

雨水,作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宛如大自然的一场盛大庆典,此时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增多,大地仿佛被一层神秘的薄纱笼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这湿润的空气和多变的天气,也如同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养生的绝佳时机,也可能悄悄给身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那么,雨水时节如何守护健康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王向培医生同大家一起探索雨水节气的养生奥秘~

一、注意保暖,防风御寒

虽然雨水时节气温有所回升,但仍是寒潮多发时期,天气变化大。因此,“春捂”很重要,尤其是要注意背部、腹部和足底的保暖。

正如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春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也应顺应自然,保持身体的温暖以助生发之气,尤其是背部、腹部和足底。

背部有“阳脉之海”的督脉,保暖可以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而足部保暖则能防止“寒从脚下起”。年老体弱者应避免接触冷水,洗头或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以防感冒和湿气侵入。

二、调养脾胃,健脾利湿

春季肝气旺盛,易克制脾土,加上雨水增多,湿气渐升,容易影响脾脏。因此,雨水时节养生应注重调畅肝脏和健脾利湿。

在饮食上,应少酸多甜,以养脾脏之气。可以多吃大枣、菠菜、山药、荸荠、甘蔗等健脾益气的食物。例如,早餐可以选择大枣山药粥,既方便又营养。午餐可以搭配菠菜炒山药,清淡健脾。

古语有云:“饮食有节,身必无灾。”这句话强调了饮食节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雨水时节,我们更应注重饮食的调理,以养护脾胃。

健康食谱推荐

1. 芡实莲子薏仁粥

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除湿的功效;莲子能养心安神;薏仁可健脾利湿。将芡实、莲子、薏仁各适量洗净后,与大米一同煮粥,早晚食用。

2. 山药红枣粥

山药健脾益胃,有助于消化;红枣补中益气,能改善贫血。将山药切块,与红枣、大米一同煮成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3. 荸荠甘蔗饮

荸荠有清热生津、化痰的功效;甘蔗能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将荸荠和甘蔗切块,榨汁后饮用。

4. 陈皮茯苓粥

陈皮理气健脾,可促进消化;茯苓利水渗湿,有助于消除水肿。将陈皮和茯苓研磨成粉,加入大米中一同煮粥,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5. 扁豆鲫鱼汤

扁豆健脾和胃;鲫鱼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将扁豆和鲫鱼一同炖煮,调味后食用,能健脾利湿,增强体质。

三、疏肝理气,保持心情舒畅

雨水时节,天气多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中医认为 “春属肝”,此时肝气旺盛,易被搅动,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修身养性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古人云:“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良好的心情对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增加户外活动,如春游、散步,多听音乐,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可以泡一杯玫瑰花茶或合欢花茶,有助于调畅肝气,疏肝理气。

在现代心理学中,冥想和正念练习也被证实能有效调节情绪。冥想可以通过专注呼吸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正念练习则强调在当前时刻保持意识察觉,不评判地接受当下的感受和情绪,有助于提升情绪稳定性。

将这些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可以为情绪调节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四、适量运动,促进阳气生发

雨水节气过后,身体应该活动起来。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能促进血液循环、生发阳气,同时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运动后适当排汗,可使身体更加健康。但需注意,雨水时节早晨雾气较重,不宜过早进行户外锻炼,应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运动以养身,静心以养神。”这句话强调了动静结合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雨水节气中,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促进阳气生发。

中医太极拳与八段锦的养生魅力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以其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在雨水时节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太极拳讲究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通过意念引导动作,使全身各部位得到均衡锻炼,促进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其基本动作包括 “云手”、“蹬脚” 等,简洁而优美。

八段锦,则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由八组动作组成,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它以呼吸调节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

在雨水时节练习八段锦,可以有效祛除湿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八段锦的典型动作有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等,易于掌握且实用性强。

五、穴位保健,健运脾胃

雨水时节,可以通过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和中脘穴来健运脾胃。足三里穴是健脾和胃的重要穴位,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穴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可调理脾胃虚弱。每天按摩或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古医书《针灸甲乙经》中有记载:“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缘外侧约四横指处,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每次按压5-10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按摩时可以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以腹部感到温暖舒适为度。

此外,还可以按摩神阙穴。该穴位位于脐部,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按摩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以腹部感到温暖舒适为度。

艾灸以上穴位时,可以将艾条点燃,悬在穴位上方2-3厘米处,每次艾灸10-15分钟。

六、广州地区雨水节气养生

对于身处广州地区的人们来说,雨水节气养生有着独特的注意事项。广州地区气候湿润,雨水期间湿度更高,因此祛湿成为养生的关键。

在饮食方面,广州人喜欢煲汤,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例如,薏米赤小豆汤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清热解毒,是非常适合雨水节气饮用的汤品。另外,冬瓜荷叶鸭汤具有清热利湿、滋阴养胃的效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广州地区的人们还应注意防潮。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晾晒衣物和被褥,避免湿气入侵体内。在穿着上,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麻材质,以保持身体干爽。此外,可以使用除湿机或干燥剂来降低室内湿度,更有效地防止湿气对健康的影响。

此外,由于广州地区雨水时节气温较为温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如爬山、骑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需注意防雨,避免在雨中长时间逗留,以免受凉感冒。

七、针对甲流患者的雨水节气养生

在雨水时节,面对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威胁,中医养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增强体质,防外感入侵

甲流多由外感风邪引起,因此,增强体质是预防的关键。可以选择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煲汤或泡水饮用,以增强免疫力。

2.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

一旦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应及时采用清热解毒的食疗方法,如用金银花、桔梗、甘草泡水饮用,以缓解咽喉疼痛和咳嗽。

3. 饮食调养,固护脾胃

在雨水节气,脾胃容易受到湿邪侵袭,而脾胃虚弱则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因此,应继续遵循健脾利湿的饮食原则,多吃山药、红枣、薏米等健脾食物,同时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4. 保持环境清洁,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细菌和病毒滋生。同时,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毒传播。

5.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过度疲劳反而会降低免疫力。因此,在雨水节气,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训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雨水节气有效预防甲流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度过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季。

八、健康小贴士:雨水时节简易养生法

1. 早晨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清理肠道,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2. 常吃健脾食物:如山药、红枣、薏米等,有助于健脾利湿,提升脾胃功能。

3. 保持室内干燥:使用除湿机或定期开窗通风,避免湿气过重。

4.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散步、慢跑,增强体质。

5. 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加入几片生姜,有助于驱寒保暖,促进睡眠。

6. 保持心情愉快:多听音乐,与朋友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

遵循这些简单的健康小贴士,让雨水节气的养生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助您迎接充满活力的春天~

通讯员:安俊停

相关医生 更多»
翟毅

翟毅 主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

陆倩

陆倩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

乔志弘

乔志弘 主治医师

济宁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运用针灸、推...

王海东

王海东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于中西医结合...

罗凤莲

罗凤莲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主要擅长儿童神经...

刘杰

刘杰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中医

擅长:各种常见精神疾病...

郭小兵

郭小兵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抑郁症

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

蔡焯基

蔡焯基 主任医师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抑郁症

擅长:常见精神疾病特别...

张宏英

张宏英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呼吸科(内二区)

擅长:专长:间质性肺病...

钟爱虹

钟爱虹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呼吸内科

擅长:擅长擅长肺部肿瘤...

强俊

强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视光中心

擅长:擅长视光学,斜视...

邹月兰

邹月兰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中医眼科

擅长:擅长于中西医结合...

相关文章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

健脾祛湿按摩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来调理身体的脾胃功能,消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平衡体内湿... 详细»

健脾祛湿的中药

健脾祛湿的中药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振奋,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才会恢复正常。因此,健脾是祛湿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1.白术: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苦、... 详细»

祛湿健脾的食物

祛湿健脾的食物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环境或身体内部的潮湿,阻碍了气血运行,导致身体不适。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疲劳、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等。因此,祛湿是很多人关心的健康问题。祛湿健脾的... 详细»

张仲景健脾祛湿的方子

张仲景健脾祛湿的方子

老一辈人都会告诫儿女,洗脚的时候都要将脚擦干,不然就会导致湿气侵入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疾病的出现,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现在很多人的体制都在发生改变,大多数人体内都会有湿气,主要与... 详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包括参苓白术散、保和丸、香砂理中丸、人参健脾丸、木香顺气丸等。1、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茯苓、山药等中药材所组成的中成药物,具有益肺气、补脾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不适,帮助... 详细»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
相关问答

哪些食物养肝健脾祛湿

刘明晓
刘明晓 副主任医师 辽宁朝阳市中医院

答:祛湿的食物有洋葱,具有化痰祛湿解毒杀虫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症状。也可吃玉米...

健脾,消食,祛湿 A:脾胃不好,湿气重,可以服用中药来调理,益气补血,排出湿气,还可以用艾叶泡脚,多按摩腿部,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健脾祛湿 A:要进行健脾去湿,最好是口服,应用一些中成药物来帮助进行调理,也可以应用一些中药汤剂,比方说应用一些健...

健脾祛湿食物 A:健脾祛湿食物有山药、红豆、薏米,在使用以后都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或者是消化不良,湿气过...

怎么祛湿健脾 A:祛湿健脾也使用祛湿健脾的药物来改善,也可以选择利水祛湿的中药来进行调理。生活上可以多吃一些除湿的食物...

祛湿颗粒
祛湿颗粒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南国药业有限...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一片天医药集...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睾酮
睾酮

睾酮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雄激素,血液中的大部...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