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例罕见的恙虫病东方体垂直传播新生儿病例。该病例的特殊性在于患儿母亲孕前6个月感染恙虫病且治愈,却在孕后分娩出病原体阳性早产儿。
转入我院后,经过多学科协同救治,团队打破传统诊疗思维定式,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方案成功逆转病情,并建立“特殊感染史-靶向检测-精准用药”的标准化流程。
早产儿多器官功能受损,外院传统治疗无效
患儿系胎龄32+3周早产儿,出生后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血小板减少及全身炎症反应。在外院曾予高水平呼吸支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青霉素类抗感染治疗,但病情持续恶化,并出现肝脾肿大、持续发热、"白肺"进行性加重等危象。转至南方医院时,患儿已呈现多器官功能受损(呼吸衰竭+休克+DIC风险)。
多学科突破性诊断提出“迟发性垂直隐匿感染”假说
南方医院新生儿科陈红武主任医师介绍,传统垂直传播理论认为,恙虫病的母婴传播需孕期直接接触疫源地,或孕妇孕期存在活动性感染。但该患儿母亲孕期无疫区接触史,而其感染发生于受孕前6个月且已临床治愈。新生儿科医生团队提出"迟发性垂直隐匿感染"假说: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组织内潜伏感染,在妊娠后期活化导致垂直传播。
在二代测序(tNGS)技术支持下,团队突破传统血清学检测窗口期限制,于患儿外周血中检出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序列,验证了感染途径的特殊性。患儿生后一直在外院NICU病房,为排除产后环境污染感染提供关键依据。同时,团队也送检了患儿脑脊液及母亲外周血样本,tNGS提示恙虫病东方体均阴性。证实了"迟发性胎盘隐匿感染"的假说。
打破常规治疗方案逆转病情 患儿转危为安
面对β-内酰胺类、糖肽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困境,团队以tNGS技术作为指导,通过多学科会诊,打破使用常规抗生素,选择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方案。用药24小时即见呼吸参数改善,72小时血小板恢复,患儿脱离生命危险,展现了精准靶向治疗的强大效力。
在抢救成功后,团队同步启动对患儿的神经保护计划:
超早期干预:纠正胎龄41周随访时完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结果正常。
结构性随访:4月龄时采用Bayley量表评估显示认知、运动、语言发育均达同月龄正常水平(图1)。
影像学佐证:头颅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白质纤维束发育完整(图2)。
在医护的悉心救治下,患儿最后康复出院,神经系统随访正常。科室也通过将特殊感染史问诊、快速分子检测和循证用药方案系统整合,形成了可复制的危急重症救治模式。
图1患儿TIMP评分
图2患儿头颅MRI图像
此案例的诊治过程集中体现了三大现代医学特征——跨时程(孕前-产时-产后)、跨学科(产科-新生儿科-微生物室)、跨维度(基因技术-药理学-影像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危重症救治中心将持续探索母婴传播疾病高效、精准的诊疗体系,为更多的患儿带来生命的希望。
(通讯员:屈理慧、郭丽珊;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