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失禁不是因为“老了” ,专家教你轻松面对泌尿难题

根据国际尿控组织的报道,全世界大约有59%的人群受到尿失禁、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膀胱疼痛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困扰,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提高人们对失禁相关问题的认识,唤起人们对失禁类疾病的重视,世界失禁和骨盆问题联合会 (WFIPP)以及国际尿控组织(ICS)于2009年发起并设立世界尿失禁周这一健康公益项目。

今年,在中国,泌尿功能障碍预防和康复联盟尿失禁防治荧光行动联合了全国120余位专家,共同开展2025年世界尿失禁周(WCW)线上义诊与科普教育系列公益活动,同时开展在线义诊咨询、解疑答惑,帮助每一个需要被帮助的人们。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黄海教授作为本次义诊科普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也呼吁道:尿失禁不是因为“老”了,这是一种慢性病,是很常见的泌尿功能性障碍,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

李岩副主任医师:下尿路症状治疗关键要找对病因

下尿路症状并不局限于中老年人,实际上很多年轻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也会伴有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迟、尿不尽,尿后滴沥的现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岩副主任医师还进一步介绍了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原因。

1、年龄增长,盆地和括约肌功能减弱

2、妊娠和分娩,盆底肌肉撕裂,支持结构松弛

3、肥胖,压迫膀胱和盆底

4、泌尿感染,导致膀胱黏膜敏感,引发尿失禁

5、神经系统疾病,膀胱逼尿肌失调

6、糖尿病、手术损伤以及药物副作用

下尿路症状的治疗在于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是最关键,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盆底电刺激、骶神经调控术、膀胱药物注射、膀胱扩大术等等,一旦出现排尿问题,建议大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张海红副主任护师:尿失禁患者别忽视皮肤求救信号

下尿路症状引起的尿失禁问题往往会衍生出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困扰,这就是失禁相关性皮炎,它就像一个“影子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患者的皮肤健康和生活质量。民航总医院张海红副主任护师提醒,患者早期皮肤会出现红斑和瘙痒,随着皮肤屏障被破坏,进展成皮肤糜烂和渗出,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

尿失禁患者要利用好护垫、纸尿裤、透气接尿器等护理用具,避免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的时候,可以分两步走:

1、皮肤潮红或预防:清洗皮肤并干燥,使用喷膜或者液体敷料按摩

2、皮肤糜烂或溃疡:清洗皮肤并干燥,在皮肤溃烂处使用皮肤保护粉,再喷两次膜

失禁相关性皮炎还是预防大于治疗,每天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治疗。

张彩霞副研究员:下尿路问题的药物治疗要对症

下尿路症状可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尿不尽等问题,很多患者存在错误认识,要么认为这是自然衰老的现象,要么难以启齿,觉得这是治不好的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彩霞副研究员提醒,一味沉默只会让问题恶化,其他脏器也会出问题,长期的尿潴留会导致膀胱纤维化以及损伤,及早干预多数症状都能显著改善。

应对下尿路症状可分阶段进行:

1、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延迟排尿练习,改变饮水习惯,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不喝咖啡、浓茶,约60%的患者症状可获得改善;

2、精准的药物治疗,例如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通过α受体阻滞剂能缓解梗阻,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使用M受体阻滞剂,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膀胱感觉功能。对于混合性症状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

以上方法都无法缓解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手术治疗。解放军总医院袁清副主任医师介绍,男性前列腺增生可以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问题有阴道悬吊术这个“金标准”术式,部分难治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肉毒素注射或者骶神经调控治疗也能获得不错的疗效。

成龙主治医师:轻度尿失禁患者保守治疗方法介绍

尿失禁的问题男女群体表现各不相同,女性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占比将近50%,表现为咳嗽、跳跃等腹压增高的漏尿,生育损伤、雌激素锐减、慢性腹压增加(便秘、肥胖、长期咳嗽)是主因。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龙主治医师提醒,男性尿失禁虽然发病率只有女性1/3,但实际患者超千万,主要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占60%)、充盈性尿失禁、术后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术发生率达5%-30%)。

对于尿失禁轻症患者,可通过以下方法缓解

1、减少饮水量,尤其是睡前数小时,少喝咖啡、红茶

2、超重患者,在医生建议下减重

3、保持血糖接近目标水平,服用利尿剂引起漏尿,咨询医生能否降低剂量或换药

4、膀胱再训练,按计划排尿,增加如厕间隔

5、盆底肌训练,旨在控制尿流和强化排便肌肉

曲波主治医师:排尿功能障碍治疗都有哪些方法

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结构是不同的,所以两者发生的疾病虽然症状相同,但是病因完全不同,治疗方法自然存在差异。辽宁省金秋医院曲波主治医师,对于前来就诊的排尿障碍患者,需要根据排尿日记、B超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CT和磁共振检查来明确病因。

不同的排尿功能障碍治疗方式:

1、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理疗、TVT吊带术

2、神经源性膀胱:行为治疗、保守治疗(间歇导尿、膀胱造痿等)、药物治疗、神经调控,外科手术

3、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训练、药物治疗、电磁刺激理疗、肉毒素注射、膀胱起搏器治疗、外科手术

另外,尿路感染引起的排尿困难治疗周期一般为3-14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赖义明副主任医师介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体质不同,用药量和治疗时间存在差异,常见的有口服抗生素,不过对于肾脏感染患者,需住院进行注射治疗。尿路感染常反复发作,所以患者也要定期复查,日常要做好护理,保持个人卫生。

张明明副主任医师:尿频但是尿量少 警惕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是因为膀胱排空能力下降或尿道阻塞,导致膀胱长期处于充盈状态,患者常有拍尿不尽感,残余尿量尿多会漏尿。北京顺义区医院张明明副主任医师强调,有的患者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可以自主排尿,只是次数较多。实际上,充盈性尿失禁是“水满自溢”的表现,长期的尿潴留可引起诸多并发症。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症状表现,建议立即就诊。

1、排尿次数明显增多

2、每次排尿尿量少,25-50ml左右

3、耻骨区不适,有憋胀感

4、腹部膨隆,尤其是下腹部

5、水的摄入量明显降低

充盈性尿失禁的治疗目标是保护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缓疾病发展,尽可能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根据患者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有导尿、膀胱造痿等等,定时排尿的训练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包括坦索罗辛、非那雄胺。严重者可进行进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术式。

董婧婷医师:尿急尿痛不一定是单纯的泌尿性感染

尿频、尿急伴尿痛就是单纯的泌尿系感染吗?这也有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董婧婷医师介绍,间质性膀胱炎也叫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膀胱壁的无菌性慢性炎症,表现与膀胱充盈有关的耻骨上疼痛,同时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排尿后症状有所缓解。

间质性膀胱炎的确诊除了症状评估,排除尿路感染,尿常规、尿培养之外,还可以考虑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水扩张或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病情分型和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无创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例如规律排尿、避免刺激性食物,结合盆底理疗和药物治疗缓解膀胱痉挛和减轻疼痛。微创治疗有膀胱水扩张,缓解疼痛的同时,增加膀胱容量。严重患者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骶神经刺激,调节膀胱功能,改善症状。

翟淑玲副主任护师:泌尿功能障碍不做手术能缓解吗?

泌尿功能障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等等,有的患者觉得一定要手术治疗才有效果。淄博市中心医院翟淑玲副主任护师介绍,接受哪一种治疗方式取决于疾病的类型与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症状轻的患者,首先尝试保守治疗,也是国际上认可的一线治疗手段,通过骨盆底肌肉锻炼,包括凯格尔练习、膀胱训练,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缓解症状。只有在保守治疗无帮助的情况下,才考虑药物和手术治疗。在服药期间、停药后、手术后和康复期,也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增强疗效,预防复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樊帆副主任医师提醒,尿路失禁患者康复时间漫长,除了要指定盆底训练和疼痛的管理策略之外,生活方式也需要配合调整,必要的时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指导建议,例如调整患者饮水量,科学计算日常摄入,有计划执行膀胱训练。

冷区主治医师:尿失禁吃什么药更好 如何提高疗效?

尿失禁并非身体机能退化的必然结果,长期隐忍只会招致身心健康都出现问题。尿失禁常见的类型包括压力性、急迫性、充盈性以及混合性,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在女性当中高发,因为前列腺增生问题,男性主要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

在门诊,很多患者担心尿失禁一定要用手术治疗,这也是导致迟迟不就诊的原因之一。中山市人民医院冷区主治医师介绍,药物治疗尿失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等,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对治疗尿失禁有一定的效果

2、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通过放松膀胱壁增加储尿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

3、雌激素,适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局部使用可增强尿道周围组织弹性

服药期间,甚至是手术后,功能性锻炼也不能停,例如凯格尔运动、膀胱训练等等,都有助于缓解症状,增强整体的疗效。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