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柳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秋燥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秋季气候干燥造成的一种身体不适。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是一个微观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秋季是一个气候干燥、风力加大的季节,这种气候特点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干燥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使得人体内部的湿润度降低,这样会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其次,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大,这容易导致人体的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此外,秋季风力加大,容易使人体耗散过多的体热,导致寒邪侵袭,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根据中医的理论,秋燥对人体的不适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喉不适、干咳、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中医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调养方法,来缓解和预防秋燥的不适症状。比如,多喝水、润喉、多吃水果蔬菜等水分充足的食物,保持充足的室内湿度等。
除了在生活中进行保健调理外,中医还提倡采用中药进行调理。秋季适宜食用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如川贝、百合、银耳、鲜枣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水分,改善身体的湿润度,从而缓解秋燥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总之,秋燥是一种气候特点引发的身体不适现象,中医理论对此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调整来缓解和预防秋燥带来的不适。同时,中医疗法也提供了中药调理的方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理治疗。
-
-
秋燥的症状
秋燥是指在秋季气候干燥、温度下降的情况下,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通常包括口干舌燥、喉咙痛、皮肤干燥、鼻塞流涕等。1.口干舌燥:由于秋季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降低,导致口腔黏膜和舌头失去水分,... 详细»
-
-
秋燥是什么
秋燥是一种中医理论中的病症,通常发生在秋季。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减少,导致人体和环境都变得比较干燥。秋燥是一种常见的气候现象,也是与秋季有关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容易引起一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