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南方医院增城分院 心血管内科 邱世锋医生
“冠脉支架术后生活和饮食该有哪些注意事项?怎么去预防再次发病?”这是王女士迫切想要向医生了解的问题,因为她的父亲因急性心肌梗死刚做完手术。
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心血管内科邱世锋医生介绍,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石。
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指出了6类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不吸烟和已经戒烟、不饮酒和每日适量饮酒、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该项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大约39%的总死亡,由出血性脑卒中、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分别可减少41%、27%和46%。
一、膳食营养推荐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 ”模式,建议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 12 种及以上食物。
中年发福怎么破?
针对腹型肥胖个体的膳食建议:约一半是蔬菜,四分之一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肉、鱼、蛋、奶制品和豆类),最后四分之一是碳水化合物。水果(苹果、草莓等)可以在两餐之间食用。
二、身体活动推荐
研究显示,体力活动水平高的人急性冠心病事件风险降低23%;体力活动水平每增加4 MET-h/d(相当于每天快走1小时),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及死于心血管病风险均分别降低9%、5%、4%。 建议增加运动、减少久坐。
三、戒烟
研究显示,吸烟与心血管疾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风险相关。主动戒烟坚持≥5年者的死亡风险接近从不吸烟者;20岁前开始吸烟者的死亡风险高于20~24 岁开始吸烟者。
吸烟对女性危害尤其大。与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女士吸烟,死于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以及得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的幅度高于男性。因此,建议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烟或电子烟!
四、限制饮酒
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说法不成立。研究发现,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分析并不支持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的相关性。
五、健康体重:胖一分,险一分
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分别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结石以及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
BMI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而腰围则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相关。健康体重为BMI在18.5~23.9 kg/m2;健康体脂为腰围在男性<85cm,女性<80cm。
六、健康体脂
体脂率指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占到的比例,计算公式是:体脂率=(脂肪重量÷体重)×100%。通用的体脂率计算公式为: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是不是体脂率越低越好呢?当然不是!
一般来说,体脂率跟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有关。男性体脂率保持在10%~15%就是健康的体脂率范围,而女性体脂率只要保持在18%~25%。
(通讯员:刘进娣)
-
-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改善症状或者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进程;手术治疗是通过外界的干预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开颅、开胸、搭桥。还有一类... 详细»
-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它包括许多疾病并且成因复杂,多指由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心脏,大脑和全身性组织中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由于高死亡率,高患病率,心血... 详细»
-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这些疾病在早期是无症状的,必须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