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黎旭光 副主任医师
简介: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答案是会的,长期用力排便会显著增加直肠脱垂和脱肛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盆底肌肉薄弱或者已经有肛门松弛的人群。
原因是:首先,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增加,直肠承受的压力大幅度上升,反复的冲击会导致直肠周围的韧带松弛,从而把直肠的黏膜或肠壁直接从肛门推出去。这种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便秘的病人、老年人、产后的女性或先天结缔组织松弛者。
预防脱肛的方法包括:首先,正确的排便姿势,可以脚踏凳子辅助,保持髋关节35度的屈曲,模拟蹲姿,避免久蹲,每次大便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要及时终止超长时间排便。其次,软化大便,每天的饮水量起码要两升,补充大量的膳食纤维,起码25~30克每天。如果大便偏硬,不要去用力排便,可以用一些辅助性的药物,如乳果糖或者开塞露这种润便剂。还要做一些排便的训练,定期排便,避免过度屏气。
如果出现脱肛要及时就医,因为脱出物脱在外面,出现嵌顿无法回纳,会导致黏膜的受损、出血,甚至是脱肛的地方有坏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看医生。
-
-
脱肛的病因
脱肛是指肛门内部的直肠黏膜向外脱出,常见于妇女和老年人,可能会引起疼痛、出血、瘙痒等不适症状。脱肛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肛门直肠压力增大,肛门周围的肌肉受到牵拉,导致脱肛。2.生育... 详细»
-
-
脱肛的饮食
脱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以减少对病情的恶化。脱肛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脱肛患者应该多吃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有利于肠道健康。推荐的高纤维食物包... 详细»
-
-
脱肛的诊断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脱肛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发病过程、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