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科

大暑至,岭南伏天养生有道:清暑护阳、健脾祛湿度酷夏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被称为“炎热巅峰”,正值盛夏三伏天。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期。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多地气温达历史新高,广东地区在这段时间里,湿热气候尤为明显,高温闷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脾胃失调、心气耗损。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天人相应”,通过饮食、穴位、作息等多维度调理,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养护阳气。本文结合广东地域特色与中医理论,为您科普大暑节气养生的科学方法。

一、大暑节气特点:湿热交蒸,养生需“清暑护阳”

科学解析:大暑期间,广东天气高温与雨水交替,空气湿度大,形成“湿热交蒸”的气候

特点。中医认为,湿热易侵袭人体,导致毛孔张开、汗出过多,耗损阳气与心气。

此时养生需兼顾“清热解暑”与“养护阳气”,避免贪凉伤脾,同时注意心神安宁,

预防“精神中暑”(情绪烦躁、失眠等)。

关键点:

l防暑湿入侵:减少淋雨、避免久居潮湿环境。

l护阳气:避免过度贪凉(如冷饮、空调直吹)。

l安心神:保持情绪平和,避免“心火”过旺。

二、饮食调养:清暑祛湿,药食同源

科学原理:广东人擅长利用本地食材与中药材,通过“药食同源”达到养生效果。饮食需

兼顾清热、祛湿、健脾,同时避免寒凉伤正。

实用指南:1. 清热解暑,甘淡为主

l推荐食材:冬瓜、荷叶、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莲子、百合、西瓜、绿豆。

l经典汤品:老冬瓜荷叶汤(清热利尿)、绿豆汤(解暑解毒)。

l特色食俗:食用“仙草”(凉粉草)制成的烧仙草,清凉解毒,消暑生津。

2. 健脾祛湿,温养中焦

l温脾食材:糯米艾粑(艾草温脾阳、祛湿邪)、陈皮(理气祛湿)、鲤鱼(利水)。

l推荐食谱:可食用芡实、南瓜、陈皮、鲤鱼等,如薏米陈皮鲤鱼汤(薏米、陈皮、冬瓜、鲤鱼),健脾利湿,理气调中。

3. 科学避忌

l少食热性食物:荔枝、榴莲等易上火,可搭配盐水或清热食材食用。根据中医理论,这些食物属于温热性质,过多食用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从而引发上火症状。

l慎用寒凉:冰镇饮品易伤脾阳,建议温热或常温饮用。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过多摄入寒凉之物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4. 日常茶饮推荐

l伏茶:金银花+夏枯草+甘草,清热利湿。

l藿香荷叶茶:鲜荷叶、广藿香、绿茶冲泡,代茶饮,清暑化湿,芳香醒脾。

三、穴位保健:简单按摩,调脾祛湿

科学依据: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按摩特定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祛湿养阳的效果。

实用穴位:1. 地机穴:健脾祛湿

l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下3寸。

l按摩方法:拇指按压3-5分钟,每日1次,缓解腹胀、水肿。

l作用:强化脾胃运化,促进湿气排出。

2. 曲池穴:清热排湿

l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凹陷处。

l按摩方法:拍打或揉按1-2分钟,促进大肠经排浊。

l作用:清热利湿,缓解湿热导致的烦躁、口干。

四、起居调摄:顺应天时,科学避暑

科学建议:1. 作息规律

l夜卧早起:晚睡不宜超过23点,早晨6-7点起床,午休30分钟养心神。

l避免熬夜:损耗阳气,降低免疫力。

2. 防暑避湿

l外出时间:避开正午烈日,穿戴透气衣物(如棉麻材质)。

l空调使用: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

3. 适度运动

l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太极,避免大汗淋漓。

l运动强度:微微汗出即可,及时补水防脱水。

五、传统习俗中的养生智慧(广东特色)

科学解读:广东大暑习俗不仅是文化传承,更蕴含中医养生逻辑。

1. 饮伏茶:清热共享

l做法:社区或公共场所免费提供金银花、夏枯草煮的伏茶。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而夏枯草可以清肝泻火、明目。

l作用:清热解暑,预防中暑,传递健康理念。

2. 晒伏姜:储备温阳之力

l做法:大暑期间晾晒生姜切片,秋冬煮汤。

l科学原理:生姜温中散寒,夏季晒制吸收日光阳气,增强温通效果。

3. 吃荔枝配盐水:补心脾防上火

l传统做法:大暑吃荔枝,浸盐水后食用或荔枝壳煮水。

l科学解释:荔枝性温,补心脾但易燥,盐水中和其热性,平衡体质。

4. 划船等水上运动:强身调心

l健康益处:全身运动促进气血循环,水上活动清凉消暑。

l注意事项:防晒、防暑,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六、精神调养:心静自然凉

科学依据:高温易引发“精神中暑”(烦躁、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中医强调“心静则身凉”。

实用方法:

l冥想静心:每日10分钟冥想或深呼吸,缓解情绪。

l音乐疗法:听舒缓音乐,调节心神。

l清心食材:莲子、百合、麦冬,搭配菊花茶,清心火。

七、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科学应用

科学原理:大暑属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此时“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实用建议:

l适应症:风湿、慢性咳喘、体虚易感等寒性疾病。

l方法:三伏贴(中药贴敷穴位)+ 艾灸(温通经络)。

l提醒: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

八、中医提醒:防暑护阳,平衡是关键

核心原则:

l防暑勿贪凉:忌冷饮过量、空调低温,避免寒湿内侵。

l养阳不助火:温补食材(如生姜)需搭配清热物(如冬瓜),防燥火内生。

l因人而异:体质不同,调养方法需调整(如阳虚者可多晒太阳,湿热体质者侧重祛湿)。

《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为传承千年的养生精髓,愿每个人都能用中医智慧,安然度过酷夏,盈孕健康之气!

(通讯员:安俊婷)

相关医生 更多»
王慧民

王慧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治疗种科、产...

舒荣惠

舒荣惠 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疾病:妇科炎...

潘红斌

潘红斌 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医科

擅长:治疗肺癌、胃癌、...

陈凌燕

陈凌燕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先兆流产、习惯性...

张爱琴

张爱琴 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医科

擅长:晚期肿瘤的中西医...

陈卫建

陈卫建 主任医师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医科

擅长:对肺癌、肝癌、甲...

崔英

崔英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擅长:长治疗先兆流产、...

李刚

李刚 副主任医师

辽阳辽化医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治疗女性不孕...

辛明蔚

辛明蔚 副主任医师

北京妇产医院 中医科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提...

汤庆平

汤庆平 主任医师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精神科

擅长:擅长:早期精神分...

张祖联

张祖联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综合门诊部

擅长:在治疗呼吸道、肠...

吕雄胜

吕雄胜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普内科(十六病区)

擅长:老年心血管内科及...

相关文章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

健脾祛湿按摩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来调理身体的脾胃功能,消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平衡体内湿... 详细»

健脾祛湿的中药

健脾祛湿的中药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振奋,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才会恢复正常。因此,健脾是祛湿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1.白术: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苦、... 详细»

祛湿健脾的食物

祛湿健脾的食物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环境或身体内部的潮湿,阻碍了气血运行,导致身体不适。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疲劳、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等。因此,祛湿是很多人关心的健康问题。祛湿健脾的... 详细»

张仲景健脾祛湿的方子

张仲景健脾祛湿的方子

老一辈人都会告诫儿女,洗脚的时候都要将脚擦干,不然就会导致湿气侵入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疾病的出现,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现在很多人的体制都在发生改变,大多数人体内都会有湿气,主要与... 详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包括参苓白术散、保和丸、香砂理中丸、人参健脾丸、木香顺气丸等。1、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茯苓、山药等中药材所组成的中成药物,具有益肺气、补脾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不适,帮助... 详细»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
相关问答

健脾,消食,祛湿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答:脾胃不好,湿气重,可以服用中药来调理,益气补血,排出湿气,还可以用艾叶泡脚,多按摩腿部...

如何健脾祛湿 A:要进行健脾去湿,最好是口服,应用一些中成药物来帮助进行调理,也可以应用一些中药汤剂,比方说应用一些健...

健脾祛湿食物 A:健脾祛湿食物有山药、红豆、薏米,在使用以后都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或者是消化不良,湿气过...

怎么祛湿健脾 A:祛湿健脾也使用祛湿健脾的药物来改善,也可以选择利水祛湿的中药来进行调理。生活上可以多吃一些除湿的食物...

如何祛湿健脾? A:考虑到你父亲的情况,如果是因为脾胃湿气太大的话,那么可以服用中药来进行治疗。比如参苓白术丸,这个要求...

祛湿颗粒
祛湿颗粒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南国药业有限...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一片天医药集...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

睾酮
睾酮

睾酮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雄激素,血液中的大部...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