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侯凡凡院士团队新研究成果重磅发布:发生AKI后停用RAS抑制剂,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通过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首次发现,对于长期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的患者,在发生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KI)后的两天内及时停药,可显著降低患者短期死亡风险。
-
-
多食大豆真能丰胸吗?科学解读大豆与胸部健康
👙你是否听说过多食大豆可以丰胸的说法呢?这背后到底有无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大豆与胸部健康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含有一种名为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它与人体内的雌激素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作用机制和效果却大不相同。🍽**大豆对胸部健康的影响**虽然植物雌激素不能直接丰胸,但它们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可能对胸部健康产生间接影响。🏋️♀️**丰胸与健康饮食**真正的丰胸需要综合考虑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
花季少女突发乙型脑炎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高效协作成功救治
近日凌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急诊大厅内,17岁少女小黄(化名)因陷入昏迷、体温高达41℃被家属紧急送医,被确诊为乙型脑炎,一场生死竞速就此展开。
-
-
28 岁程序员过量饮咖啡致心脏早搏 医生支招科学饮用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心血管内科接诊了一名因过量引用咖啡导致心脏早搏的患者,所幸经及时对症治疗,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
-
15分钟“消化道立交桥”技术破解肥胖难题!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近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医疗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为一名长期受肥胖困扰的19岁女性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且可逆的微创减重方案,为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肥胖患者带来新希望。
-
-
可在体内留置12个月的胃内球囊,315斤小伙成首位减重体验者
7月31日上午,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罗晓蓓主治医师为体重达315斤的钟先生顺利完成了经胃镜引导胃内球囊系统置入术,手术过程约10分钟,成功将减重球囊置入到胃腔指定位置。胃内减重球囊器件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先行先试的减重器械项目,该例手术为中国内地首例置入能在患者体内留置12个月的胃内球囊置入术,将为国内肥胖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胃镜微创减重方案。
-
-
伏暑湿缠身?!医生:做好这几点健脾又护胃...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中伏,是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之第二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而进入三伏天以来,随着热量的不断累积,天气愈发炎热,中伏也达到了阳气最盛的阶段。中伏潮湿闷热,人体最是难熬,有些人可能出现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如何安然度过湿热交加的中伏天?今天,我院消化内科医生跟大家分享一些养护脾胃的中医妙招。
-
-
“双主院区”系列专访|侯玉清:以“心”为桥,共绘“双主院区”新图景
在南方医院“双主院区”战略的推进征程中,有一位身影始终活跃在增城院区的临床一线。他以近50年的从医积淀为笔,以对两院区协同发展的深刻理解为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侯玉清教授。
-
-
乳糜血算不算是大病
乳糜血本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大病”,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高度重视并积极管理。乳糜血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血浆呈现乳白色或混浊状,通常与高脂血症、代谢紊乱相关。它本身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血脂异常的体征,但往往提示心血管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潜在风险。若长期放任,可能因血管堵塞或胰腺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乳糜血更像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措施,降低健康风险
-
-
13个月脑瘫患儿的表现
13个月脑瘫患儿可能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语言及认知障碍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行为综合判断。13个月大的正常婴儿通常已能独坐、爬行甚至尝试站立,而脑瘫患儿可能无法完成这些动作,或动作笨拙、不协调。肌张力异常是脑瘫的核心特征,表现为肌肉僵硬或松软无力,例如患儿可能持续握拳、四肢屈曲困难,或身体松软难以维持坐姿。姿势异常也较为常见,如仰卧时头后仰、下肢伸直,或俯卧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扶站时可能出现足尖着地、双腿交叉等异常步态
-
-
不宁腿会伴随一辈子吗
不宁腿综合征可能伴随患者终身,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症状可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实现长期缓解。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脑内铁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调控异常等,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症状通常在静息或夜间加重,表现为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如蚁走感、烧灼感,迫使患者活动腿部以缓解症状。这种反复发作的特性,加上病因难以完全消除,使得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存在。然而,预后并非完全悲观
-
-
酮体+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酮体+指尿酮体检测呈阳性,通常表示尿液中酮体含量略高于正常水平,其严重性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可能不严重也可能提示严重疾病。若酮体+由生理性因素导致,如长时间饥饿、剧烈运动、妊娠反应或低碳水饮食,通常不严重。此时身体因能量需求增加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少量酮体,一般不伴随血糖升高,进食或休息后即可缓解。但若酮体+与病理性因素相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则需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脂肪分解加速,酮体大量堆积可能导致酸中毒,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
-
高压正常范围
高压正常范围是收缩压低于120mmHg,若收缩压在120-139mmHg之间则属于正常高值范围。目前国际通用的血压标准中,正常血压指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而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被定义为正常高值。高压的测量需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若收缩压≥140mmHg则可诊断为高血压。血压会受年龄、情绪、运动等因素影响,比如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高压可能略高,但仍应尽量控制在140mmHg以下,而年轻人基础血压通常较低
-
-
空腹血糖63正常吗
空腹血糖63mmol/L不正常,属于严重异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人空腹血糖应处于3.9~6.1mmol/L之间,若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可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而63mmol/L远超这一标准,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出现如此高的空腹血糖值,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不足,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也可能是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被利用。此外,一些特殊疾病如乳糜泻等也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
-
血沉多少是类风湿
血沉数值高低不能直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结合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影像学检查,血沉仅作为炎症活动的参考指标。血沉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人群而异,成年女性为0-20mm/h,成年男性为0-15mm/h。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血沉可能升高,但血沉升高也可见于感染、其他自身免疫病、肿瘤等,且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血沉可正常
-
-
肌酸激酶多少算心肌炎
肌酸激酶(CK)水平本身并不能直接诊断心肌炎,其数值升高仅提示心肌或骨骼肌损伤可能,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心肌炎诊断需依赖病史、症状、体征及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心肌炎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伴随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T、CK-MB的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单纯CK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
-
葡萄糖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葡萄糖正常值因检测时间和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空腹静脉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mmol/L。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的血糖水平,3.9-6.1mmol/L为正常,6.1-7.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需考虑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为标准,<7.8mmol/L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糖尿病
-
-
超敏c多少算严重
超敏C反应蛋白大于10mg/L通常算严重。当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超过这一标准时,往往提示体内炎症较为严重,可能存在严重的感染,如细菌感染,或是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此外,多种肿瘤疾病也可能导致该指标出现严重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正常值范围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在0~10mg/L之间。当机体出现炎症时,此指标会升高。除了严重感染和心肌梗死外,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还可见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
-
-
恒格列净和达格列净是一类药吗
恒格列净和达格列净属于同一类药物,均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从作用机制看,两者均靶向SGLT2蛋白。该蛋白在肾近端小管表达,负责重吸收约90%的滤过葡萄糖。通过抑制其活性,药物可降低肾糖阈,使多余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减少循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这一机制不依赖胰岛素分泌或敏感性,因此适用于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联用
-
-
免疫系统紊乱是大病吗
免疫系统紊乱一般不是大病。免疫系统紊乱指的是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得到改善和控制。免疫系统紊乱可能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或过度活跃,导致身体容易感染疾病或出现过敏反应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免疫系统紊乱就是大病。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紊乱是暂时的、可逆的,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减轻压力、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