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膝盖半月板在什么位置
膝盖半月板位于膝关节间隙内,是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较大,边缘与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覆盖胫骨内侧髁约2/3面积;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较小,边缘与关节囊相连但不与外侧副韧带相连,覆盖胫骨外侧髁约1/2面积。两块半月板的外周较厚,中心较薄,上面凹陷与股骨髁相适应,下面平坦与胫骨平台相接,可缓冲膝关节活动时的冲击力,稳定关节并减少软骨摩擦
-
-
脊柱做手术是大手术吗
如果是简单的脊柱微创手术或局部小范围手术,通常不属于大手术;而如果是复杂的脊柱融合、矫形或涉及重要神经血管的手术,则一般属于大手术。一些简单的脊柱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局部麻醉下的椎间盘摘除术等,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通常不被视为大手术。这些手术往往针对的是局部的、明确的病变,如单纯的椎间盘突出或小范围的骨质增生,通过微创技术即可完成,对患者的整体影响较小。当脊柱手术涉及多个节段、需要广泛的组织剥离或切除、或者需要固定和融合多个椎体时,通常被视为大手术
-
-
落枕相当于几级疼痛
落枕的疼痛程度通常相当于2-4级疼痛,具体因人而异,多数人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疼痛,可忍受但会影响颈部活动。疼痛分级一般采用0-10级标准,0级为无痛,10级为剧痛。落枕的疼痛多因睡眠时颈部姿势不当、受凉或肌肉劳损导致,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痉挛、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但通常不会伴随严重肿胀或神经压迫症状。这种疼痛程度一般未达到需用强效止痛药的地步,通过热敷、按摩或适当休息可缓解,因此多落在2-4级。若落枕后疼痛持续超过3天、伴随手臂麻木或头晕,或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建议及时就医
-
-
尾骨疼多走动还是躺着好
尾骨疼时,应根据疼痛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活动方式,急性期建议以躺卧休息为主,慢性期可适当走动并配合康复训练,但需避免久坐或过度用力。尾骨疼痛常见于外伤、久坐压迫、骶尾部筋膜炎或尾骨关节退变。急性损伤后,局部会出现充血水肿,此时躺卧能减少尾骨受压,促进炎症消退,尤其建议侧卧或俯卧,避免平躺时尾骨直接受力。若疼痛由久坐引起,躺卧可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反而不利于恢复
-
-
维生素c2+是什么意思
维生素C2+通常是在尿液检查报告中出现的一种结果,表示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呈现阳性反应,并且以“2+”来量化其浓度或强度。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有多种重要功能,如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等。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应该是很低的,或者检测不出来。然而,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或者由于某些疾病状态导致维生素C的代谢和排泄出现异常时,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就可能会升高,从而在尿液检查中呈现阳性反应
-
-
人有多少根肋骨
人通常有24根肋骨,左右两侧各12根,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共同构成胸廓保护胸腔器官。肋骨由肋骨头、肋颈、肋体等部分组成,第1-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0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依次附着于上一对肋软骨,形成肋弓,称为假肋;第11-12对肋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肉中,称为浮肋。肋骨与胸骨、胸椎共同组成胸廓,具有保护心脏、肺等胸腔内脏器,以及辅助呼吸的功能。少数人可能存在先天性变异,如肋骨数目增减,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通常不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
-
骨骺线闭合长高20厘米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骨骺线闭合意味着骨骼停止自然生长,在常规认知下很难再实现明显长高,所谓骨骺线闭合后长高20厘米的情况极为罕见且可能存在特殊因素,主要与测量误差、特殊疾病、手术干预等有关。若出现此类异常“长高”情况且伴随身体不适,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以下是具体分析:1.测量误差:可能在之前测量身高时存在不准确的情况,比如测量时没有站直、测量工具不精准等,导致之前记录的身高数值比实际偏低。而在后续测量时采用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精准的工具,得出了相对准确的身高数据,从而给人一种骨骺线闭合后长高很多的错觉
-
-
封闭针该打还是不该打
封闭针该打与否需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由医生判断,合理使用可快速缓解疼痛,但盲目注射可能带来副作用,需权衡利弊后决定。封闭针的主要成分是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适用于急性炎症期的疼痛治疗,如腱鞘炎、网球肘、关节炎等,能迅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且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但频繁或不当注射可能引发感染、局部组织萎缩、血糖升高、激素依赖性等风险,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或需长期注射者,副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封闭针仅能对症缓解症状,无法根治原发病,若病因未去除,疼痛可能反复,需结合病因治疗
-
-
脚关节做手术拿掉一块骨会长吗
脚关节做手术拿掉一块骨头后,通常具备一定再生能力,但能否完全恢复取决于骨量、年龄、健康状况及术后护理等因素。若切除的骨量较少,骨骼可在数月至一年内通过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完成自我修复,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年轻人及健康人群的再生能力较强,而老年人或患有骨质疏松、代谢性疾病者,再生速度可能减缓,甚至需借助骨移植、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脚关节作为承重和活动频繁的部位,术后恢复需重点关注局部稳定性与功能重建
-
-
骨折术后疼痛一般多久会好
骨折术后疼痛通常在1至4周内逐步缓解,多数患者1至2周可明显减轻,但具体恢复时间受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个体体质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对于简单骨折或微创手术患者,若术后护理得当,疼痛可能在5至7天内显著缓解。而复杂骨折或开放性手术患者,因软组织损伤重、血肿吸收慢,疼痛可能持续10至14天,甚至需3至4周才能完全消失。个体差异也显著影响恢复速度。耐受性强、代谢快的患者可能7至10天疼痛减轻,而体质敏感或合并血管痉挛、感染的患者,疼痛可能延长至20天以上
-
-
胸椎在哪个位置
胸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中段,上接颈椎、下连腰椎,具体位置在胸腔后方,从颈部下方延伸至腰部上方,共12节,对应第1至第12胸椎骨,其后方与肋骨相连形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重要脏器。胸椎的生理结构具有独特性。椎体呈心形,较颈椎粗壮但小于腰椎,椎孔较小且呈圆形,以容纳脊髓。其棘突较长且斜向后下方,形成明显的背部突起,可通过触摸脊柱中段感知。胸椎关节突关节面接近冠状位,限制了旋转运动,但允许一定程度的屈伸和侧屈,这种结构既维持了躯干稳定性,又为胸腔提供支撑。胸椎与肋骨通过肋椎关节连接,形成完整的胸廓结构
-
-
扭伤24小时还是48小时再热敷
扭伤后应在48小时后再进行热敷,这是基于损伤急性期病理生理变化的医学原则。扭伤发生后,局部软组织会因外力作用出现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及炎症反应,导致肿胀、疼痛和皮肤温度升高。此时若立即热敷,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加重血管扩张和渗出,进而加剧肿胀和疼痛。而在扭伤48小时后,急性出血基本停止,炎症反应进入修复期,此时热敷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帮助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并促进组织修复。建议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敷包,避免过热导致皮肤烫伤;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
-
骨质增生会自愈吗
骨质增生不会自愈,它是机体应对关节退变、劳损等的代偿性反应,一旦形成难以自行消失,但可通过干预缓解症状、控制进展。骨质增生多因关节软骨磨损、老化或慢性损伤,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机体为维持关节结构,会在骨边缘形成增生骨赘。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就像皮肤受伤后形成的瘢痕,无法自行消退。不过,若骨质增生未压迫神经、血管或引起关节活动障碍,可能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治疗;若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或手术等方式缓解,但增生的骨质仍会留存。积极预防可减少其发生或延缓进展
-
-
脚扭伤一般几天自愈
脚扭伤自愈时间因损伤程度而异,轻度扭伤通常1-2周可自愈,中度扭伤需2-4周,重度扭伤则无法自愈,需医疗干预。脚扭伤后,轻度损伤仅涉及韧带轻微拉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无明显活动受限,通过休息、冷敷、抬高患肢等处理,1-2周内可恢复。中度扭伤可能伴随韧带部分撕裂,肿胀疼痛较明显,出现淤血或关节不稳定,需制动并配合药物治疗,2-4周逐渐好转。重度扭伤如韧带完全撕裂或合并骨折,会有剧烈疼痛、明显畸形及活动障碍,必须通过手术或石膏固定等治疗,无法自行愈合,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关节不稳
-
-
强直脊柱炎算不算大病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大病范畴。该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及关节外器官,如眼、肺、心脏等,严重时可导致残疾,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疾病危害性看,强直性脊柱炎不仅会引起腰背痛、晨僵、脊柱畸形等典型症状,还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贫血等。病情进展至晚期,脊柱活动度丧失,形成驼背畸形,甚至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此外,该病致残率较高,约30%患者最终会出现严重关节功能障碍,需长期依赖药物或手术治疗
-
-
轻微骨裂17天的表现
轻微骨裂17天时可能处于骨痂初步形成期,典型表现包括疼痛减轻但仍有压痛、局部肿胀逐渐消退、活动受限改善但仍需保护、按压时存在异常活动感、皮肤可能出现淤青或色素沉着等现象。1、疼痛减轻但仍有压痛骨裂后17天,急性炎症期已过,疼痛程度较初期明显下降,但局部按压或轻微用力时仍会引发刺痛,提示骨折部位尚未完全愈合。2、肿胀逐渐消退但未完全消失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水肿在1-2周内达到高峰,第17天时肿胀范围缩小、皮肤紧绷感减轻,但可能残留轻度肿胀
-
-
车祸后患上慢性骨髓炎 妙手仁医点燃希望之光
因车祸患上慢性骨髓炎的石先生(化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均未果,近日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创伤骨科诊室里,才终于从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覃承诃教授口中听到希望:“感染虽顽固,但我们能战胜它。”
-
-
伤筋动骨100天?罗毅文教授揭开骨折康复5大致命误区!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躺满百天保平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罗毅文教授来跟我们聊聊骨折治疗中的几大误区。
-
-
藏在山野里的“补骨高手”!骨碎补的奇妙养生之旅
在中医药的浩瀚宝库中,每一味药材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与馈赠。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宝藏选手”——骨碎补,别看名字朴实,它的功效可不容小觑,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人们的健康。骨碎补,学名槲蕨,多生长于山林石壁或树干上,因“主骨碎伤折,补骨碎,故以为名”。其形状弯曲似姜,表面密被红棕色鳞片,去掉鳞片后,露出金黄色的断面,犹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
-
“反”装关节,竟然能让双手再“举高高”
刷牙?举不起手!梳头?抬不过肩!半夜痛到睡不着最爱的广场舞只能眼神参与何阿姨(化姓)痛了一年多了四处求医不得改善十分“肩”熬多方打听后在中山六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斌主任医师处接受了前沿的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才卸下了肩疼的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