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黎旭光 副主任医师
简介: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腹壁疝外科、甲状腺和乳腺良恶性肿瘤、肛肠疾病的诊治等。
要避免结肠癌术后造瘘,首先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进行急诊手术。
一般来说,早期肠癌,特别是I期、II期的结肠癌,可以通过直接切除吻合,重建消化道,不需要造瘘。定期筛查,如定期做肠镜检查、验粪便潜血、抽血验癌标,早期发现癌变或息肉,或者出现便血、排便性状改变后,及时做肠镜检查,发现肿瘤,就可以大大降低造瘘的概率。现在专业的围手术期管理,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加上营养支持,都能促进吻合口愈合。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避免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风险,这种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可以降低造瘘的风险。如果不幸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做了急诊手术临时性造瘘,一般来说,通过3~6个月的恢复期后,也可以做回纳手术,不用太大的精神负担。做造瘘是为了减少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术后恢复。
-
-
肠癌的诊断
肠癌,也就是大肠癌,这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以及直肠癌。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以及大肠腺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癌患者经常饱受折磨,且肠癌发生时间越久治疗难度更大。因此,最好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诊断出疾病,做好治疗,这... 详细»
-
-
肠癌腹膜扩散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腹膜扩散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和治疗方法如下:一、原因1.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侵入腹膜:肠癌细胞可侵犯直肠壁深浅层肌层,通过直肠壁的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最终扩散到腹膜。2.肿瘤细胞通过腹膜... 详细»
-
-
肠癌便血吗
肠癌是指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由于肠癌位于消化道,便血是其症状之一。便血是指排便时排出的粪便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通常是由于肠道内的肿瘤破坏了血管壁而引起的。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是间歇性的,即有时会出现,有时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