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外科>
外科专家文章

一肝救两命!南方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

近期,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李川江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两名肝病患者实施院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目前两位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盆腔肿瘤紧裹腹主动脉!多学科团队精准剥离,拆除 “生命主干道”上的炸弹

直肠癌患者唐阿姨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将腹主动紧密地“包裹”起来,辗转求医却束手无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吴现瑞教授、血管外科黄楷教授领衔多学科团队,突破血管神经密集的手术“禁区”,为唐阿姨合力施术,精准剥离肿瘤且完整保住腹主动脉,成功切除高风险肿瘤“炸弹”,助唐阿姨度过生命难关。

前列腺癌发病率攀升,科技引领精准诊疗新篇章

近年来,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其发病率持续攀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排名日益靠前。珠海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邓健的患者群中就不乏因前列腺疾病而焦虑不安的中老年男性。面对这一现状,外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诊疗体验和疗效改善,成为守护男性健康的新希望。

中年司机过劳致心力衰竭 人工心脏助其重获“心”生

近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了该院第10例左心室辅助装置(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功为一名重症心力衰竭的中年司机重启生命之门。据悉,该患者因严重心肌梗死引发心力衰竭,住院治疗近两个月期间病情不断恶化,治疗一度陷入僵局,家属也几乎丧失信心。就在患者徘徊于生死边缘之际,人工心脏技术为其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科普大V乔贵宾主任新书《别急,只是个肺结节》正式预售!

近日,全网百万粉丝信赖的科普大V--胸外科乔贵宾医生新书《别急,只是个肺结节》签名限量版,正式预售~

92岁高龄老人骨折,医生抢抓24小时窗口期破局

近日,92岁的秦奶奶在家中不慎跌倒,左边屁股一下坐到地上,剧痛让她无法站起,家里人发现后扶着秦奶奶坐到椅子上休息,但是疼痛在蔓延,大约2小时后一家人紧急到我院知识城院区急诊科就诊,经检查秦奶奶确诊为左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雪上加霜的是,检查同时发现她患有基础性疾病:支气管扩张和肺部感染。秦奶奶由创伤骨科主任刘兴漠主任医师团队收治入院。

【全民健身日】科学运动,从热身开始!

2025年是我国“体重管理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然而,许多人在追求健康运动的同时却忽略了关键一环——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侯景义副教授提醒大家,运动前的科学热身尤为重要,直接开始运动而不做充分热身,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立秋】暑热未尽,中小学生暑期运动小贴士赶快收藏

立秋虽至,但南国羊城仍是暑热不退,高温雨水交替来袭,高温高湿的天气给暑假运动也带来了健康挑战。体育活动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暑假遇上第17个“全民健身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睿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中小学生暑期运动的注意事项,做到既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保障安全、远离伤害。

AI“牵手”泌尿诊疗,“2025逸仙泌尿内镜Live Surgery秀”召开

剧烈腰痛?冷汗直冒?伴有血尿?别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如同沉默"定时炸弹"的尿路结石等疾病,如今有了新的“拆弹解法”。

年轻小伙患遗传性疾病结肠息肉多达百余枚,专家提醒四大人群须及早重视

经历母亲与兄长因肠癌相继离世的伤痛,23岁退伍青年小黄因大便习惯改变就医,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全结肠布满百余枚息肉。幸运的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下,小黄接受了大肠次全切除手术,胃肠外科主任吴现瑞教授团队为他去除病灶并保留直肠功能,术后恢复良好。专家提醒,FAP是一种高癌变风险的遗传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及个体化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家族史、出现特定症状等四类人群需要格外关注,及早就医。

肝结节一定是癌吗?专家告诉你发现肝结节怎么办

当拿到体检报告发现写着“肝结节”几个字时,很多朋友会感到恐惧与不安,甚至还会将肝结节和“癌”联系在一起,以为要做手术或者放化疗。实际上,检查出肝结节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是良性病灶。所以,如果真的检查出肝结节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丙肝可能“潜伏”多年,6类高危人群务必查一次!|世界肝炎日

提到肝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乙肝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个“隐形杀手”——丙肝它早期没什么明显症状却悄悄侵蚀肝脏等到出现乏力、黄疸等不适时可能已经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今天,中山六院感染科副主任魏芳芳主治医师和大家聊聊哪些人必须尽早做丙肝筛查?如何预防丙肝?

60岁大妈亲朋好友都患同一种癌,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勿忽视 | 世界头颈肿瘤日

当林姨(化姓)发现甲状腺检查结果异常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熟悉的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龙淼云主任医师。家里的亲人包括姐姐和两个儿子都患甲状腺癌,在龙淼云这里做的手术,她觉得可以信任。龙淼云接诊后,得知林姨的朋友也同样患癌,结合林姨对家族史、生活习惯的叙述,推测家人患癌受遗传因素影响,此外,碘摄入过多或许也是甲状腺癌诱因之一。

直播预告|世界肝炎日,乙肝治疗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谁家孩子查出乙肝不揪心?明明没症状,医生却说要密切观察,难道非要等到发病才治?孩子那么小,用药和大人一样吗?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你是不是也觉得,查出乙肝就必须立马吃药?可为啥有的医生说“再等等”?听说现在能临床治愈了,这到底是真的摆脱病毒了,还是只是暂时好转?要是真治好了,能像别人一样喝酒、熬夜吗?长效干扰素打起来费劲,口服药要吃一辈子,选哪个才不后悔?本场世界肝炎日主题直播,由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主持,并且特别邀请到了六位肝病方面的专家做客直播间,敞开聊聊乙肝的相关问题

世界肝炎日|乙肝肝硬化患者突发大出血!医生:保护肝脏,预防肝炎进展为肝硬化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其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直播预告|关注让人纠结的肝结节

拿到体检报告看见“肝占位”四个字,是不是手都抖了?脑子里瞬间蹦出“癌”这个字?其实啊,很多时候这只是身体给你的小信号,未必就是恶性的“定时炸弹”,你是不是也被这三个字吓过好几天?​查出肝结节就慌着要手术、要吃药?其实不是所有结节都得“动刀子”,有些可能一辈子都安安静静待着。可到底哪些该治、哪些能观察?还有,复查时间到底是三个月还是半年?是不是每次想到这些就一头雾水,心里总悬着块石头

超低位直肠癌 “极限保肛” 新突破:机器人助71岁患者获新生

当直肠癌病灶距离肛门仅2cm,传统治疗往往意味着失去肛门和终身佩戴粪袋的命运。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为一位71岁患者实施超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手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住肛门功能,让患者重获生活尊严。

肠化什么意思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取代的病理现象,属于胃癌前病变。正常胃黏膜由胃腺上皮构成,长期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刺激时,胃黏膜细胞会逐渐转变为具有肠黏膜特征的细胞,需通过胃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肠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其引发的持续炎症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细胞向肠型转化。胆汁反流、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易感性,也可能通过直接损伤胃黏膜或干扰修复机制参与其中

肩周炎14级疼痛表现

肩周炎的疼痛分级通常不采用“14级”标准,医学上更常用的是0-10级数字评分法或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分级标准,但可结合肩周炎病程特点,模拟描述其疼痛从轻到重的典型表现。1.0-3级:肩部轻微酸胀或隐痛,活动时稍感不适,休息后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梳头等动作可独立完成。2.4-6级:疼痛持续存在,夜间可能加重,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外展、上举或后伸时疼痛加剧,需借助健侧手辅助完成动作,如提重物或梳头时需调整姿势

神经鞘瘤属于什么肿瘤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
名医问答

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怎么办

刘春宜
刘春宜 主治医师 襄阳市中心医院

答: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考虑是妊娠纹被过度拉伸或妊娠纹出现的部位细胞增生过快所致,也可能是继发感...

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怎么办 A: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通常是皮下组织被拉伸,皮肤纤维组织断裂而引起的。除瘙痒外,部分孕妇还可伴有烧灼感...

几个月会长妊娠纹啊 A:通常怀孕3~7个月左右会长妊娠纹,也有可能整个孕期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的发生在孕妇中较为普遍。妊娠...

孕妇妊娠纹怎么去除 A:孕妇妊娠纹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来去除,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建议是...

怀孕多久长妊娠纹 A:妊娠纹通常会在孕24周左右出现,且在怀孕期间逐渐加深,但也会有一部分孕妇可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