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逸仙团队推出预防卡培他滨所致严重手足综合征新策略
2025年9月1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龚畅教授团队联合全国共7家单位,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项题为“Effectofmethylcobalaminoncapecitabineinducedhand-footsyndromeinpatientswithHER2negativeearlybreastcancer:multicentre,doubleblind,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
-
肝癌现代综合治疗策略全景解读
肝功能保护下的肝癌精准治疗,如何为患者规划长期生存的最佳航线?哪些患者还能获得手术机会,治疗方式又有哪些令人惊喜的革新?除了先进医疗,日常饮食怎么“吃”出健康肝?在抗击肝癌的路上,为什么说积极心态是一剂不能被忽视的良药?让我们一同探索,在这场生命航程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
-
血管瘤,是血管里面长了个瘤子吗?其实不是!
血管瘤是因为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差错,由胚胎期渐层血管异常而形成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点,发生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脉管畸形。
-
-
增城区首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肠道肿瘤切除术成功实施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普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增城区首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肠道肿瘤切除手术。这一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填补了增城区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诊疗领域的空白,更依托“双主院区”战略,让增城及周边群众无需远赴城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南方医院本部同质化的精准微创医疗服务。
-
-
一家三代患癌2人早逝!反复便血莫轻视,可能是遗传性息肉病
27岁的姐姐与25岁的妹妹因反复便血,经肠镜检查发现全结直肠弥漫着数百枚息肉,为明确病因,姐妹二人慕名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求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八区主任刁德昌主任医师团队,团队迅速研判把握最佳干预时机,为她们实施保肛根治手术,既彻底清除病灶,又成功保留肛门功能,术后姐妹恢复顺利,重获健康生活刁德昌强调,规范治疗是应对遗传性息肉病的关键举措。
-
-
一肝救两命!南方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
近期,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李川江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两名肝病患者实施院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目前两位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
-
盆腔肿瘤紧裹腹主动脉!多学科团队精准剥离,拆除 “生命主干道”上的炸弹
直肠癌患者唐阿姨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将腹主动紧密地“包裹”起来,辗转求医却束手无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吴现瑞教授、血管外科黄楷教授领衔多学科团队,突破血管神经密集的手术“禁区”,为唐阿姨合力施术,精准剥离肿瘤且完整保住腹主动脉,成功切除高风险肿瘤“炸弹”,助唐阿姨度过生命难关。
-
-
前列腺癌发病率攀升,科技引领精准诊疗新篇章
近年来,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其发病率持续攀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排名日益靠前。珠海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邓健的患者群中就不乏因前列腺疾病而焦虑不安的中老年男性。面对这一现状,外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诊疗体验和疗效改善,成为守护男性健康的新希望。
-
-
中年司机过劳致心力衰竭 人工心脏助其重获“心”生
近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了该院第10例左心室辅助装置(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功为一名重症心力衰竭的中年司机重启生命之门。据悉,该患者因严重心肌梗死引发心力衰竭,住院治疗近两个月期间病情不断恶化,治疗一度陷入僵局,家属也几乎丧失信心。就在患者徘徊于生死边缘之际,人工心脏技术为其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
-
科普大V乔贵宾主任新书《别急,只是个肺结节》正式预售!
近日,全网百万粉丝信赖的科普大V--胸外科乔贵宾医生新书《别急,只是个肺结节》签名限量版,正式预售~
-
-
92岁高龄老人骨折,医生抢抓24小时窗口期破局
近日,92岁的秦奶奶在家中不慎跌倒,左边屁股一下坐到地上,剧痛让她无法站起,家里人发现后扶着秦奶奶坐到椅子上休息,但是疼痛在蔓延,大约2小时后一家人紧急到我院知识城院区急诊科就诊,经检查秦奶奶确诊为左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雪上加霜的是,检查同时发现她患有基础性疾病:支气管扩张和肺部感染。秦奶奶由创伤骨科主任刘兴漠主任医师团队收治入院。
-
-
【全民健身日】科学运动,从热身开始!
2025年是我国“体重管理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然而,许多人在追求健康运动的同时却忽略了关键一环——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侯景义副教授提醒大家,运动前的科学热身尤为重要,直接开始运动而不做充分热身,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
-
【立秋】暑热未尽,中小学生暑期运动小贴士赶快收藏
立秋虽至,但南国羊城仍是暑热不退,高温雨水交替来袭,高温高湿的天气给暑假运动也带来了健康挑战。体育活动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暑假遇上第17个“全民健身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睿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中小学生暑期运动的注意事项,做到既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保障安全、远离伤害。
-
-
AI“牵手”泌尿诊疗,“2025逸仙泌尿内镜Live Surgery秀”召开
剧烈腰痛?冷汗直冒?伴有血尿?别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如同沉默"定时炸弹"的尿路结石等疾病,如今有了新的“拆弹解法”。
-
-
年轻小伙患遗传性疾病结肠息肉多达百余枚,专家提醒四大人群须及早重视
经历母亲与兄长因肠癌相继离世的伤痛,23岁退伍青年小黄因大便习惯改变就医,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全结肠布满百余枚息肉。幸运的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下,小黄接受了大肠次全切除手术,胃肠外科主任吴现瑞教授团队为他去除病灶并保留直肠功能,术后恢复良好。专家提醒,FAP是一种高癌变风险的遗传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及个体化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家族史、出现特定症状等四类人群需要格外关注,及早就医。
-
-
肝结节一定是癌吗?专家告诉你发现肝结节怎么办
当拿到体检报告发现写着“肝结节”几个字时,很多朋友会感到恐惧与不安,甚至还会将肝结节和“癌”联系在一起,以为要做手术或者放化疗。实际上,检查出肝结节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是良性病灶。所以,如果真的检查出肝结节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
-
丙肝可能“潜伏”多年,6类高危人群务必查一次!|世界肝炎日
提到肝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乙肝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个“隐形杀手”——丙肝它早期没什么明显症状却悄悄侵蚀肝脏等到出现乏力、黄疸等不适时可能已经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今天,中山六院感染科副主任魏芳芳主治医师和大家聊聊哪些人必须尽早做丙肝筛查?如何预防丙肝?
-
-
60岁大妈亲朋好友都患同一种癌,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勿忽视 | 世界头颈肿瘤日
当林姨(化姓)发现甲状腺检查结果异常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熟悉的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龙淼云主任医师。家里的亲人包括姐姐和两个儿子都患甲状腺癌,在龙淼云这里做的手术,她觉得可以信任。龙淼云接诊后,得知林姨的朋友也同样患癌,结合林姨对家族史、生活习惯的叙述,推测家人患癌受遗传因素影响,此外,碘摄入过多或许也是甲状腺癌诱因之一。
-
-
直播预告|世界肝炎日,乙肝治疗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谁家孩子查出乙肝不揪心?明明没症状,医生却说要密切观察,难道非要等到发病才治?孩子那么小,用药和大人一样吗?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你是不是也觉得,查出乙肝就必须立马吃药?可为啥有的医生说“再等等”?听说现在能临床治愈了,这到底是真的摆脱病毒了,还是只是暂时好转?要是真治好了,能像别人一样喝酒、熬夜吗?长效干扰素打起来费劲,口服药要吃一辈子,选哪个才不后悔?本场世界肝炎日主题直播,由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主持,并且特别邀请到了六位肝病方面的专家做客直播间,敞开聊聊乙肝的相关问题
-
-
世界肝炎日|乙肝肝硬化患者突发大出血!医生:保护肝脏,预防肝炎进展为肝硬化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其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